 |
|
|
健伍(KENWOOD)将从马来西亚的新山州(JohorBaru)移走他的MD随身听生产线,和目前很多国际化大公司的做法不同,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的中国大陆,而是回到自己的“老巢”――日本。
这一举动看似实在不可理解,作为制造业,为什么要把生产线又重新移回高之处的日本呢?而健伍却给出完全相反的解答,和在马来西亚制造再出口相比,在日本本土生产MD可以降低10%的成本!而同时,一件打着“MadeinJapan”标签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何乐不为?!
当很多日本公司纷纷将自己的生产线部署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时候,像健伍这样回归“本位”的公司却在高精密设备领域中日益增加。
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也据说佳果那将要把他的喷墨打印机生产线从中国和菲律宾移回日本本土,毕竟一直最精密的打印头部分都是在日本本土制造的。主要研发制造数码相机和复印机的佳能也计划将在中国的厂房移回日本,凭借自动化的生产线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日本媒体为这种投资取名为“回归日本计划”。
佳能公司的总裁御手洗(FujioMitarai)今年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说,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可能永远保持现在的低水平,而且,将工厂移去中国也不是降低成本的根本解决方法。他主张降低“研发-生产”这一整个过程的成本,而不是仅仅只去降低生产成本。
他还指出,只有把生产地也移回开发部分所在的日本才能实现降低整个过程的成本,而劳动力的成本上涨,可以由自动化生产来解决。
中国大陆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大概只有日本水准的5%,这曾经是一个吸引日本公司到大陆投资的原动力,但是现在这个因素对很多日本公司,尤其是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公司,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了。比如,对健伍的MD随身听生产线,人力劳动的成本仅仅占整个生产成本很小部分的几个百分点。
还要感谢日本货币通货紧缩和全球化影响,也一方面促成了日本本土的较低成本,同时,日本工人熟练的技术和较高的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健伍位于日本东北部山形县的工厂,这里的工人之前一直都在手机的流水线上工作,这也同样是一条高精密产品生产线,而他们正好运用他们之前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来生产MD随身听。资料:在山形县的工厂4个日本工人就可以完成在新山州工厂需要22个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但是,成本并不是最近促使日本公司回归的唯一因素,对日本公司,为了保证最宝贵的先进技术不被别人利用,他们并不情愿把他们最高精尖的产品放到国外的生产线生产。而在本国生产,他们则可以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很好的保护起来。
日本研究院的高级经济学家HidehikoMukoyama说,日本公司现在正在重新审视本国的制造业,把所有产品都投向海外生产,现在已经被看作是对发展和研发的一种危害。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