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分包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焦点。这是一种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对产品和零件进行恰当、有效分工的业务模式。中国在规模性地制造产品方面,做得非常好,不过当说到更“白领”化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软件和外包服务,其成绩则显得不尽人意。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经常被提及的地域语言技能(英语、法语或德语)方面,这显然非常重要,但并非不可克服。事实上,SAP作为一家德国企业,就在美国和英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得许多来自西方的软件企业,对于要在中国销售或分包“白领”化产品望而却步,从而让中国本地市场难以更好地深入理解软件产品。
在我看来,中国公司在软件产业上要走向成功,有三条路径:
一、 紧抓美国软件的漏洞
如今再去复制微软、甲骨文或Google的成功会很困难。美国的软件业已经有了一个已被证明的模式和道路。他们在产品孵化、风险投资支持、专利许可、定价和定位,以及持续投资等方面,都已很成熟。
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客户的不满仍然在日益增加。这些不满包括,对套件软件(Packaged Software)居高不下的总成本、层出不穷的质量漏洞,以及新产品发布的缓慢速度等。
二、 跟随印度服务模式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套装软件,许多印度公司转而向围绕着软件的各项服务进行投资。凭借着大量的能讲英文的专业人才和软件工程师,印度孵化出了许多非常成功的公司,比如TCS和Infosys。这些公司并不打算像甲骨文那样去发展套装软件,而是去从事软件的执行和维护,或者是为客户开发其所要求的功能性。它们提供的服务在经济性上很惊人,但是服务质量却又能实实在在地打动客户。
近来,印度软件业正在经历一场影响不可小觑的工资涨价和人员调整,如果中国公司能做的更好,他们将能在这个领域成为又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这个流程的完美要经过多年的训练,以及上千个客户项目的磨合。
三、 着眼新兴软件
中国企业的第三条路是,着眼于新兴的软件发展模型,以及未被开发的垂直市场和地域市场。
全球对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的兴趣正日益高涨。SaaS指的是客户通过主机模式使用软件的功能,同时免去了在自己电脑和站点的安装过程。在这个模式下,“软件”卖主同时也成为了基础设施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它们要管理软件的调整、升级和其他流程。
与套装软件和软件服务相比,这种有代表性的打包服务,要求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并能触及到更细分的服务提供。
另一个关注点是商业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BPO),印度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初期的投资。这个也使得SaaS的概念得以代替客户的某些劳动工作,比如围绕软件应用的数据输入等。
总体来说,第三种选择是着眼于前两种选择,只不过是将其用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
尽管软件行业已经很大并很成熟,不过仍有许多细分和开发不足的市场供中国公司去关注。通过并购以及有目标地发展,中国公司能够去发现和占领那些相对未被瓜分的市场。投资将是巨大的,不过回报亦然。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