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2—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中国大连举行。第四届软交会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将全力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核心任务。
本届展会将分别举办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等活动。
搜狐软件频道对第四届大连软交会进行全程现场报道。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刚才我听了夏市长的致辞,和武司长的报告深受鼓舞。我本人非常感谢这次论坛为我们的邀请,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我非常高兴。我把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思考跟大家介绍一下,应用型人才当然包括IT人才。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过改革发展取得了伟大得力是性的辉光成就,那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有经营教育阶段,形成了大众化,有大量的数据能够说明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比如说98年我们招生每年接近108万,但是现在招生已经达到500万了,普通高校现在1300多万,全国统计,2006年在校生人数是2100万。 我们02年本科教育达到15%,按照世界一个通用的说法,这15%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们02年15%,05年达到21%。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我们研究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也包括我们发展很快的近邻韩国的情况,他们有一些共同的规律。第一条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时候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般在十年左右。经过快速发展以,转入了漫长的平稳发展。第二个特点,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后,都进行了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这个调整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大连发展职业基础教育。美国的快速发展时期是58年到68年,大规模发展了几年。比如说我们的近邻日本他的发展时期略微长一些,但是主要的发展时期也是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是大量的发展了专门学校和两年制的教育。专门学校是初中毕业考上去以后五年制,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相当于我们大专毕业。所以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候,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大规模进行了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英国业绩国家都是一样的。第三个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都是以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美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时候,他们GDP大概是9000左右,英国是13000左右,英国是5000多美元,最低的韩国他高等教育达到不到15%,14.6%的水平,他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应该说我们国家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的话,基本上是超出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因为我们02年高等教育达到15%的时候,我们人均GDP才1200多美元,我们是不能用西方的数计算的,现在我们GDP是1700美元,所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从这些国家来看,我们同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国家高一些,超出了这个经济发展的水平。
刚才讲了这三条共同性的规律,第二个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发达国家在大众化进行了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这一条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所以我们认为,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主要是提高质量,实际上质量和人才联系在一起,我们觉得在“十一五”期间,或者在未来十年,我们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质量调整和质量提高上做文章。结构调整是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人才的人,我们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这样的人。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使命的教育体系,就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个应用型人才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培养通用型的人才,他主要是按学科设计专业。一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他主要是按岗位来设计专业,一个是按照学科培养人才,设计专业。一个是按照岗位来设计专业,来培养人才。按照这样一个观念看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很不完备,很不完善,不科学,不规范,特色不鲜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化的倾向日益严重。通用型人才,和岗位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区别也不明显,也缺乏有的放矢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
以IT人才为例,我以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一些计算机专业,信息方面的老师跟他们交流,有这样一个认识,我们目前本科以上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至少存在着四方面的矛盾。
第一,我们一方面高等教育大发展,在大发展中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什么热就设置什么专业,这个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05年全国一共有475所高校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是全国高校当中设置专业中最多的一个专业之一,因此一方面每年有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满意,认为计算机人才依然非常缺乏,形成了所谓产销不对路的矛盾。
第二,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企业和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够尽量增加应用型人才,实际动手能力,适应岗位的需要,但是许多学校和教师认为他应该先学理论,后培养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有后劲。理论上用人单位和学校是不一样的,形成了矛盾。
第三,计算机应用专业,我们的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这样的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外延是很宽泛,这对学科的内涵提出了挑战。究竟什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科是核心,公说公,婆说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这个学科的内涵,学科的核心没有明确的概念,对学科的发展不明确,计算机应用的专业我们在座有不少这方面的专家,这个专业是干嘛的,他的学科核心究竟是什么,应用的范围无所不包的。
第四,IT是一个重要的执行力,就是快速的知识更新,所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IT人才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们国家IT企业尽管很多,但是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担负起对员工岗位培训的职能,或者很难,这就造成将培训的希望不适当的转嫁给普通高等学校。IT的岗位培训不能形成对高等教育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持,以IT人才为例,有这么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也可以看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怎么办呢?我在这个论坛上提出这么几点思考型的意见。
第一,完善结构。什么叫完善结构?就是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在这个论坛上再一次发出这样的呼吁,两年前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当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报道了我的讲话,呼吁国家建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技术结构有两个规律,一个是技术创新规律,一个是技术扩散规律,创新是一种必要,一种质变,一种革命,难得可贵,难得人才,我们需要这样的创新。但是,只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遵从技术扩散的规律,在这方面IT技术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我们专家研究的结构证明,技术扩散所形成的技术推广力远远大于技术创新本身所直接形成的经济推广,这就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去扩散新技术,去应用新技术,应该说这类人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我们现在大喊创新技术人才,把创新人才定位为一种模式恐怕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既包含一流的,包括创造发明的科学家,可以进行工程应用的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等,所以我们既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新时代所需要生产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劳动者的培养。
我曾经到英国的一家技术学院型的大学访问,这所大学悬挂一个标语,他标语就说这所大学他是培养世界一流的生产力大学,我们国家都讲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没有人讲世界一流的生产力大学。当然,科学家、著名学者他们也是劳动大军的成员,但是更多的劳动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管理第一线的人,所以我们高等教育理念,我们就需要进行变革。谁能够培养在劳动第一线的顾问型人才,谁就具有优势呢,全世界高精尖人才里,那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发展。现在我们国家经过大发展,表面看我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了大发展,现在全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大概有将近一千所,此外,还也600多个本科院校伴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的学生已经达到将近500万人,占普通高效学生人数将近一半,40%以上,不能说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大发展,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然是整个高等职业技术体系中最混乱的一个部门,学生高职院校他们的办学方向,培养的目标,学生就业等等方面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普遍存在着过度强调学科的倾向,忽视职业岗位。普遍存在着向普通高校看齐,随时准备向普通高校升格这样一个内在的冲动。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提出15%是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标志,50%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现在基本上按照他的理论划分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他提出来,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一系列的变革,各种各样的变化很多,包括人才培养,也包括人才选拔考试的认识,跟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国家看上去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国家IT人才跟其他许多应用型人才一样,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一方面缺少基本的IT工人,大量是中间的,这说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是比较概念化的,所以我们现在全年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这样的问题,明确研究型教学,教育型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不同定位,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有这样一个总的看法,我再一次呼吁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应该形成两个体系,一个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一个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两个体系应该有两个不同的高考,现在的高考完全是针对职业教育设计的,实际上他是职业教育选拔,是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所以高考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当然这两个体系可以进行,到一定层次以后可以有立交桥,可以是互通的,上了高职以后可以上本科,可以上研究生可以考试,这一点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做的,我认为这样是势在必行。
第二个思考是各安其位,发挥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模式,所谓各安其位就是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研究型大专和职业技术学校等等,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学校应当各就各位,各安其位,科学定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大家都变成百年老店,不要忙着升格,不要忙着不断改革,大专变本科,本科变大学,有了博士要硕士,有了博士有博士后,这样的高等教育办下去怎么得了,应该是严着普通大学,高等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大学三个不同类型的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一问题上最重要是政府导向,社会评价以及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国家的户籍制度都应该与需要的领导密切结合起来,与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结合起来。我们国家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北大、清华等等,我们还要有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觉得这一条应当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社会就业的观念,国家有关的政策,政府的各种评价,社会的各种评价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的成立,如果大家的概念都是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高等教育还能搞得成吗,那是绝对搞不成的,所以说我们社会整个政策引导,社会的舆论,社会的观念,社会的信息准备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打官司很多打在教育战线上,我感觉这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社会问题。
最后一点,我们强调特色办学,要特色型人才的职业竞争能力,我们这次论坛是叫如何提升IT人才职业竞争能力,我们觉得非常好,这个对于整个应用型人才很实用。怎么提升IT人才,我觉得还是应该按照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上做文章,这个我想提几点。第一,要真正明确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特别需求。你搞清楚特别需求是什么。第二,要注重专业设计,充分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有规律。特有规律我想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在基本的基础训练的基础之上,更注重他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昨天,戴市长跟我们吃饭,说大连软件园IT人才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语言应用能力,会计算机的外语不行,不能流利的应用英语和日语。语言很流利的IT方面又不行,所以对IT人才实际的英语教育你怎么办。我1996年当时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当时也有英语教育改革的时候,我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你究竟作为语言科学来学,还是作为语言工具来说,我认为应该作为语言工具来学习。怎么样进行外语教学的改革,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你究竟是作为语言工具还是语言科学,我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有一些老同志对我的想法不太满意,但有一些同志还是很赞成。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师资队伍的特殊结构,这个现在我们很多国家采取双师型教师。第四个要树立正确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形成人才教育水平的特优标准,就是说你不要按学术质量考察这个质量问题 ,学术质量是要的,实际能力标准更重要,我们职业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既有统一型也有多样性。第五,大发展产学互动合作,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定模式,全世界都是产学互动,在产学互动方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说英国的工作交替型,美国的渗透型,德国的双年型,都是产学互动,产学合作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产学互动,现在正提倡学校和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另外我们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在培养职业岗位方面应当在特制上做文章我们才有可能适应大中华高等至于这样的需要,也才能够适应我们国家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