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2—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中国大连举行。第四届软交会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将全力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核心任务。
本届展会将分别举办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等活动。
搜狐软件频道对第四届大连软交会进行全程现场报道。
东软集团副总裁 方发和
主题演讲: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外包发展的机遇与人才的培育
各位领导,各位尊贵的客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各位报告的题目是校企互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天前面的几位演讲嘉宾中特别谈到,中国人才发展,尤其是我们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这么一个前进的步伐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就是产学的互动,产研学的结合培育人才。
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个企业都必须聚焦在他们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的业务分包,或者外包到所谓的外包提供商。走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IT的外包,或者我们叫业务流程的外包,从研发,或者是软件外包这个小的范围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趋势。谈到外包我们也可以说在过去做的比较成功的大国就是我们的邻国印度,他兼包的全球,尤其是美国外包业务超过60%、70%以上。但是过去三五年,日本、欧美这是先进国家的企业,逐渐把他们研发,或者软件外包的业务拿到中国来,比如说在2004年前中国软件企业整个外包份额大概是6.33亿美元,05年这个份额增长到9.2亿美元,今年我们第一次可以超过10亿,大概要13亿,也就是说意味着每年增长的份额比例大概在45%到50%以上,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外包一个大的浪潮之中。
随着外包业务往中国的移动,我们在未来三年,五年,十年我们所需要的软件人才急剧的增加。在中国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我昨天特点检查了一些数字,我们现在在全国高校,在学的学生我们有将近一千五六百万的学生在我们校园里,也意味着我们每年有几百万的毕业生。刚刚前面的演讲嘉宾也提到,一方面我们企业,在各行各业的企业需要求才若渴,希望找到千里马。一方面我们毕业的学生由急剧想找到很好的雇主和就业的问题。我们在IT这个行业里面,粗略的估计一下我们现在也75万到100万的从业人员,每年我们从高校在科技或者工程和立工科的毕业生起码有15万人。我们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到,往后的三年,比如说我们09年看,09年我们光谈从国外留到中国需要的软件工程师,大概我们需要30万人。目前软件工程师四五十万人,做软件是五万人,也意味着在三年我们要成长五倍到六倍,要翻六个翻。我们也看到这里面一个缺口,也可以看到在座也有一些我们非常年轻的,可能刚进入到IT软件这个行业,或者是在校的一些学机会是非常非常好的。
刚刚前面演讲嘉宾谈到,我们首先要对人才有一个比较深切的了解,在IT或者是软件这个行业里也意味着我们软件的人才,或者是IT的人才不全仅仅是程序员。为什么我提出提到这一点,我常常在招聘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常常听他们说我快30岁了地我快不能搞技术了。事实上刚才谈到一个专业IT的终身学习,终身自我增进变成一个专业人员,这个职业生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的IT人才,事实上我也是一个专业型,复合型,多样性,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刚才讲2009年我们需要软件外包30万工程师里面,这里面基础就是17万,大概是1:4:7的比例,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很多中端和高端的人才。中端和高端软件外包人才事实上是多样性,复合性,除了有很好的技术背景,有很好的语言能力,沟通的能力,商务的能力,管理的能力。当然这里面我们谈到,我们有很长的路来培养中国下一代软件工程的人才,也意味着在一个知识经济里人才的发展变成我们将来软件外包发展这一个产业最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刚才张琪会长也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我非常非常的赞同。
我们刚刚谈到学校毕业生跟社会就业中还有一个差距,我们目前看以软件学院为例,我们培养学生跟这些学生毕业就业之后到企业中事实上有这样一个过程,在企业里学了很好的基础学科,但是毕业之后到了企业我们给他做一个基础的训练,慢慢的提升下来。但是目前在经济发展急剧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加速我们人才的培育,当然这里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就不一一的指点出来。产学的结合,也就是说校企之间的互动事实上需要一个更好的,更先进的一个模式,后面我花一点时间跟各位分享东软在这方面的做法。
第一就是解决我们刚刚提到的问题,把我们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跟行业更紧密的,更实际的结合,实用型的。当然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高校,他们也培养出一批非常好的科研,进一步做研究的科研人才,但是在谈到IT,谈到实用型方面我们有一些距离。比如说东软有三个信息学院,我们在企业跟大学,就是我们东软集团在人力资源的互动模式,当然东软在过去几年,在外包这方面在中国做的份额是最大的,比如说去年我们做了6200万美元,前年是3300万,就是每年以8%、9%、10%的需求。利用我们自己的东软信息学院,首先我们跟学院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面,比如说我们每年刘积仁博士,和我,还用其他的CTO都非常有幸的参与这些课程的探讨或者是更新。
第二个我们有一个所谓的定制班,下面会谈到IBT,也意味着我们把学生毕业进入到企业这个基础训练的时间往前推移到校园里,根据学生的兴趣,他的兴向和企业的需求我们做一个特训班,定制班,培训班,加强加快这个培训的过程。这里面从语言上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模块,事实上从企业和校园之间更紧密的结合,除了在学校里我们从课程上着手之外,在我们的学院里面跟法国很好的科技公司,比如说Novell,比如说甲骨文,比如说BMC,他们在学校里设立他们的实验室,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当然其他还有一些相关的措施。这样使得学校、学生跟企业之间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我们从企业从业的角度帮助学校培养出社会上更贴切于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学生,他们毕业后马上能投入到这个行业里更快,更有效的发展。我们从外面比较狭小的范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下一年我们每一个离岸研发中心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我们就跟学院做一个很好的规划,然后通过我们跟学生的辅导,把他们辅导到这些专业的领域里面去,然后按照需求做一些定制班,定制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往往是让企业,比如说我们跟SAP合作的话,这个学生要做ERP,这一方面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在这方面做一些定制的课程。同时这些讲师除了我们在学院的教授,讲师之外,我们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常常到学院来,把我们在实际工作上的一些经验跟学生们分享。同时在这个特训班之前我们到所谓校园招聘,这些学生事实上有一个雇佣的合作,只要他能通过这个特训毕业就可以变成企业正式的员工。前面我谈到每年课程的跟进,课程的更新这个流程比较复杂,我就不一一的跟各位探讨。各位除了外来的嘉宾大概应该对东软有相当的了解,我也很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
东软事实上是从东北大学走出来,目前有八千多个员工,有八千个多企业级的客户,在全国有40个分支机构,在日本有50多个员工,有三个分公司,在美国也有我们的分公司,我们去年营业额大概28亿人民币,我们去年在外包里做了6200万,今年我们还是期望有一个非常长足的进步。我们总部在沈阳,我们在大连、南海、成都都有我们的信息学院,我们所做的外包业务包含了出去我刚才讲的软件外包之外,包含了BPO,我们在大连有一个呼叫中心,由我们数据录入的服务,这三个学员也是我们产学结合,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环。培养的模式刚刚讲到了,从这些学苗,我们定制了一个定制班,企业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学生毕业实习的项目,毕业生进入到我们东软。这里面更细的谈到,跟国际IT知名的企业跟我们结合,来培训我们在校的学生,这里面提到像Novell、英特尔、SUN、微软等等。另外东软集团这边也非常鼓励我们的员工,比如说我也很有幸被邀请到东软信息学院给学生做一些讲座,有一些在IT行业从业的项目经理,或者管理人员也跟学生做一些讲课。再比较细一旦看看我们刚才谈到所谓定制班,IBT,比如说我们跟阿尔派公司在汽车导航方面有非常好的合作,在大连这边我们有深厚的研发基地,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在手机方面,在嵌入式的软件方面我们有不同的特训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这些特训班里做特制的培训。
另外东软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也就是我们总裁刘积仁博士他所创造的一个叫虚拟公司,也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够创建一些虚拟的公司,他们用机会去扮演他们将来如果是自主创业,他们在这里面扮演一个CEO,CTO,或者CFO等等的角色。这些虽然是虚拟的公司,但是他们毕业之后有很多变成真正能够独立运作的一些实体公司。另外配合所有的项目,我们在企业里有一些比较低风险的,实验的项目我们交给学生作为他们实习,练习的一个机会。这些是我们所做的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我跟各位简单的报告。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人才,人才的培育,我们的重点是产学的一个结合,我的报告比较侧重我们产学之间怎么样互动,跟各位分享我们实际的做法。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