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55英寸液晶价差五倍》(本报2008年12月31日C8版)见报后,立即引起业界热烈讨论,至今余“震”未消。厂商表示,这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定价策略使然,而消费者则依然担忧被厂家高价“套牢”。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的老理确非虚传。
价格涨OR跌
不买最贵只买最对
什么因素最能刺激到消费者的神经?当然是价格!要不,国产和外资55英寸液晶电视价差五倍怎能引起持续至今的讨论呢。面对电视厂商近乎疯狂的降价攻势和卖场新鲜出炉的优惠“小甜饼”,很难有人经得起诱惑,保持应有的理性。还有的消费者因为经历了几轮液晶电视大降价而背负上心理包袱,担心现在买了,以后还会再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某些大品牌针对消费者制定独特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在产品上市初期,高定价,树立高定位、高品质、高形象。这一阶段高价销售产品,单机利润最高。在产品成长期,降低价格,以前期的特殊卖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在产品成熟期,产品就表现得中规中矩,价格继续降低,品种增多,产品外观等出现改变,大规模推向市场。到了衰退期,回归到细分市场,为新品腾出空间,此时价格就很普通。但国产厂商则根据竞争对手确定定价,价格相对“随大流”。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不必对价格变化过于敏感。厂商都是根据销售周期制定针对性的优惠促销计划。特别是进入年底,厂商由于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多数都希望通过促进销售收回资金,因此往往在这时亮出价格底牌。所以年末促销阶段是消费者出手的大好时机。
面板硬VS软
手摸尺量齐上阵
液晶面板还有品牌?没错!2008年,一场软屏、硬屏阵营的市场争夺战逐步升温,才使消费者对液晶面板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调查数据显示,液晶面板的技术和品牌已经位于液晶电视品牌以及价格因素之后,成为消费者选购时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
液晶面板的成本占整个液晶电视成本的2/3左右,决定着液晶电视的品质。目前根据生产地的划分将液晶面板分为LGD的IPS硬屏、夏普屏、三星屏和台湾屏等。由于台湾屏成本稍低,使部分软屏厂家使用台湾屏来代替自产屏,使得市场中鱼龙混杂,也令消费者蒙查查。
据相关厂商透露,技术上,IPS硬屏液晶横向排列,在动态清晰度、色彩还原力和可视角度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在触摸时不会出现软屏液晶易出现的水纹及暗影现象。
因此,在卖场,消费者用手“摸一下”,就可以鉴别软、硬屏,IPS硬屏标识也在不断提醒消费者选择更加优质的硬屏面板。另外,为了避免厂家宣传的尺寸不符,消费者不妨随身带个卷尺,将液晶屏对角线一拉,即可发现其尺寸大小。
外包OR自营
售后服务以专取胜
花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买回一台液晶电视,搁在家里可算是个大物件。一个元件出了问题,维修费用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更重要的是来回折腾还会影响心情。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液晶电视时,一定要问明售后服务权责,免得日后麻烦。
记者从厂家了解到,目前售后服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液晶厂商自己的售后服务队伍负责维修服务。这种情况下,售后团队只需要负责一个品牌,而且会经常培训,其售后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也比较容易保证。二是售后外包。厂家自己不负责相关服务,而由其认定资质的服务团队负责。这种情况下,同一团队可能负责好几个品牌的售后服务。当然,每个厂家也会对其进行培训。但是,在服务的单一性上,却做不到唯一。据相关部门统计,不满意液晶电视售后服务的投诉占总比例的60%。
有厂商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与商家明确权利和义务,明确出了问题后到哪能找到直接的负责人,然后再掏钱消费,切忌糊里糊涂花完钱、出了问题再找厂商扯皮。更不能出现问题后图便宜随便找个维修点维修。
名牌重要但口碑更重要
名牌VS口碑
名牌重要但口碑更重要
“这是著名的品牌,买它的绝对不会错。”相信大多数消费者挑选电视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大品牌。而一些品牌的促销人员也不遗余力地灌输这一点。因为在消费者心中,大品牌和高品质之间是画着等号的——买到名牌液晶电视,质量100%有保证。
一家厂商人士告诉记者,名牌是通过前期过硬的质量、完美的制造、周到的服务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就是通过口碑不断积累而成就名牌的。因此,名牌自然产品更可靠。但是,因此而迷信名牌则不明智。
细心的消费者一定会有感触:后来成为知名品牌的厂商初创期产品非常过硬,但部分品牌的产品随着名气变大而质量或者数量下降。而在上升期,其口碑也非常不错。这种情况大概适合所有品牌。
因此,聪明的消费者在选购之前都会咨询有相关经验的亲友,从他们的使用体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只有使用者才最有发言权,因为几乎没有厂商会在销售时自曝其短。另外,网站产品论坛中其他消费者及专家的评价也会令他们受益匪浅。所谓货比三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