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北电脑展(COMPUTEX)已经过半,以超极本为首的海量创新产品争相登场,展示了IT企业在PC制造方面的实力。厂商在PC上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用心,同时也让用户对PC的未来信心满满。就在COMPUTEX的关注者们的惊喜之余,笔者却难掩几分对超极本的担心。
PC制造商借超极本作秀 成品难上市
展会伊始,我们看到有PC商抢先推出了配备触摸屏的超极本产品。随后有厂商推出了可插拔显示屏的超极本,把屏幕拆开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平板电脑。更有厂商推出的超极本竟然配有两个屏幕,AB两面均被设计成了显示屏。此外,翻转屏、旋转屏、甚至滑盖超极本也出现在了各家厂商的展台上。设计创新大胆且颇具新意。但经过这样的创新,是否会让你对PC的实际使用体验有着本质的飞跃呢?
“不实用。”一位网友在ZOL的COMPUTEX报道中留言。
归根结底,超极本是笔记本的一个细分产品,不管超极本的推行者英特尔是否承认这样的事实。超极本与笔记本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与平板电脑不同,用户不会同时购买超极本和笔记本。也从来没有用户认为超极本是笔记本的一个辅助工具,或者是一台备用的PC产品。用户需要的是一款优质的且相对全能的PC产品,无论他叫笔记本还是超极本。用户只会购买其中一种。
既然这些创新外观的产品对我们既有的使用体验没有实际的提升,那么也就无所谓这些产品是否会上市,或者以何种价格上市。因为,即便这些创新的超极本上市,也只能算是一个PC市场中的小角色,在众多主流PC产品中哗众取宠,成为某些小众群体把玩的对象,而并没有过多实用价值。最终,这些产品的命运往往是被市场所遗忘。就像此前笔记本中极致轻薄的索尼X系列,或者戴尔翻转屏笔记本Inspiron Duo。
当然,笔者并不反对创新,而且极力推崇创新。只是,创新应该以提升用户的体验为原则,而不要以展会作秀为目的。否则,在未来的PC市场中的产品与展会所宣传的产品南辕北辙,那将会是一个双输的尴尬局面。既浪费了国际展会的宝贵资源,又损失了主力产品的宣传机会。
超极本需要的不是创新 而是降价
海量的概念新品发布之时,PC厂商都在回避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产品的价格。无论是成本还是零售价,ZOL前方记者均未有得到厂商的正面回答。可以想象,触摸屏、双屏幕、翻转屏的设计,均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价格,显然是这些创新产品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资源经济学中,有一个关键的基础理论,名为“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上升,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超极本本身已经不乏卖点。超快响应、极致轻薄、超长续航等特质独具优势。但当前超极本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价格。产品动辄799美元以上的售价,让用户难以接受。以此换来小规模、高成本的生产,更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图片来自网络
笔记本代工商广达副董梁次震曾称,代工厂商正在竭力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希望能压低超极本的售价。“599美元才是超极本放量甜蜜点。”接近市场的“甜蜜点”,即成为PC的主流形态,成为市场真正的宠儿。
超极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超极本成本压低,让其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最终在PC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绝非在创新上大幅增加成本,从而走向一条有创新、无销量的尴尬之路。超极本在本次展会中的所谓的创新,显然在反其道而行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