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大多知道涂鸦是怎么回事,用喷枪在墙上画上花花绿绿的字和画,依风格、字体及色调的不同,设立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文化。在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墙壁,都能看到涂鸦的影子。也颇让城市管理者头疼。其实从罗马尼禄王时代开始,罗马人就有在建筑物上随手作画的习惯。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这一乱图乱画的方式成了相当前卫的艺术形式。
但在网络时代,更年轻的孩子们找到了他们的新玩法——网络涂鸦。城市的墙面变成了电脑屏幕、虚拟画板,手上的喷筒变成了鼠标。不需要夜晚,不需要反叛,他们不愤怒,不捣别人的乱,但更自由,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来劲了就画,没劲就睡觉。我不在乎商业只在乎灵感,我不要完美只要好玩。
网络涂鸦彻底颠覆了涂鸦最初出现的反叛标志,成为一种大众狂欢的即兴游戏。如数码相机对摄影的影响,DV对电影的影响一样,技术和更自由的方式,让昔日的艺术越来越成为大众掌握的游戏。
网络成为新媒体艺术中最关键的因素
涂鸦最初就是年轻人的玩意。美国上世纪60年代,正是一个愤青云集的年代,一群爱捣乱的少年在公共建筑上乱涂乱画,当时主要在纽约地铁站。后来,在涂鸦文化中成长出一个名基思哈林的年轻人,1982年10月,他在纽约著名主流画廊举办了一个个展,引起主流艺术界的巨大反响。从那时起,城市和涂鸦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到了2005年,所有艺术传统形态就在迅速被新技术新媒体艺术更替,更新换代成了不可抵挡的趋势。网络成为新媒体艺术中最关键的因素。
所谓新媒体艺术,也就是吸收诸多传统艺术形式之长,集合图片、声音、文字、影像与互动艺术为一体,表现更丰富。而网络和技术所赋予它的就是廉价和便捷。网络涂鸦自然就这样诞生了。它很廉价,不需要花钱买喷筒,只需要有鼠标、手写板及相关软件。它更方便,不需要夜间涂画城市建筑的墙壁,怎么乱涂乱画都没人管你。网络成为年轻人个人表现最便捷的领域。
网络涂鸦的原理
早期的网络涂鸦板是java演示绘画功能一个Applet小程序。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直接在屏幕所显示的画板上用鼠标或手写板涂画,而且,程序还会记录绘画时间和使用的工具次数,并提供绘画过程的回放。
早期java程序只能画线、填色,而且画出来的东西没法保存。很快Flash技术出现了,产生了一种Flash涂鸦板,对专业网络涂鸦玩家来说,这种技术也很粗糙,无法表现更好的绘画效果。直到今天,已经诞生了更新的涂鸦版,就是现在主流的涂鸦板Oekaki。比较杰出的有Picbbs和Paintbbs。这两种涂鸦板的绘画功能已经接近Photoshop等主流图像软件。甚至有一种结合了网络聊天室程序,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绘画,可即时看到对方的作品。说白了,一般电脑中都有画图程序,不少小朋友喜欢用鼠标涂画,这就是最基础的涂鸦,连上网,通过网络来画,就变成了网络涂鸦版。甚至MSN里的手写板,也都算是网络涂鸦的一部分。
网络涂鸦的狂欢景象
真正热爱涂鸦文化的Hip-Hop爱好者看到这里,一定会抗议,网络涂鸦分明是个大杂烩,什么都有,怎么能和真正的涂鸦相提并论呢?可以说,从形式上,的确两者完全是两回事,但从结果来看,都是通过涂画进行某种情绪的宣泄或表达。
这个时代,不仅是读图时代,更是网络个人时代。每个人都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文字,从影像,甚至通过随涂随写来记录自己。用文字,我们把这种记录方法叫blog,用数码相机来记录,我们叫数字blog,用自己来涂画的画记录,我们叫网络涂鸦。
不过,目前网络涂鸦的作品,大部分以漫画为主,那些爱看漫画,并自己画画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作品搬上网络,成为和朋友探讨的最新交流方式。在网站火神岛上的涂鸦板上,几个月时间,涂鸦就已经超过16000张。
在火神岛上,我们看到了一副网络涂鸦的狂欢景象。尽情地画自己的心情,别人也用留言或者绘画的方式回复。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比如到了节日或者某人的生日,你会看到涂鸦板上大大小小的涂鸦作品共同庆祝,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就是一个创意竞赛。还有人在涂鸦板上画连载、画故事接龙,比赛涂鸦灌水,甚至有人利用涂鸦板的绘画回放功能来进行美术教学!
应该说,网络涂鸦和最初期的blog不同,最初的blog是一群技术爱好者和媒体人所推动。而网络涂鸦则由更年轻的漫画爱好者所推动,随即成为读图时代洪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涌起更多的网络涂鸦爱好者,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群体,创立更新的艺术文化。
涂鸦传奇
涂鸦:令人爱恨交加的街头艺术
涂鸦作为街舞文化(Hip Hop)里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涂鸦的作者以喷漆瓶作为渲染情绪的画笔,表达自己对现今社会的看法和立场,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出名的喷画家更可以跟服装结合,掀起服饰流行风气。而在一些人物类的作品上,甚至可以辨认出古巴的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和格瓦拉(Che Guevara)。
涂鸦的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最初是在地下铁的车厢内外作画,借着地铁传播他们的声音和想法,或者由特殊的字型和阴影用法区分不同的地盘和讯息,早期受到关注的代表画家包括Cornbread和Cool Earl。
1971年,社区和当地的媒体注意到涂鸦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纽约时报》专门刊文介绍涂鸦,以及一位在纽约城的墙上、门上、广告看板上留下“TAKI 183”标志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的本名叫德密特里(Demetrius),TAKI是他的绰号,183则源自于他居住的街道。该报将德密特里视为一位带着有趣的嗜好的反叛英雄。这一年标志着涂鸦作为一种亚文化从地下走上街头。这期间知名的涂鸦画家包括 JULIO 204,FRANK 207,JOE 163等。
经过媒体的渲染。一群崇拜TAKI的年轻人开始追随他的涂鸦反叛,纽约城的涂鸦运动大肆蔓延,成群的画家涌现,涂鸦者多是低下阶级的年轻人、西班牙裔或是黑人,借喷漆作为反抗社会的武器。纽约城内的各个区以地铁线为界并以地铁车厢为主体展开竞赛,成千上万的乘客都成了观众,其效果远胜过电视或其它媒体,并且是免费的。这些举动导致纽约地铁遭到涂鸦者的严重破坏,不论车厢内外、车站,没有一个空白处被放过。涂鸦也因此成为纽约地铁史的一个部分。
一直到1972年,一群涂鸦艺术家在纽约市大学(City College in New York)社会系学生马提纳兹(Hugo Martinez)的领导下成立涂鸦艺术家联盟UGA(United Graffiti Artists),UGA邀请各区的地铁艺术高手在市大学的一面披覆着纸的墙上作画开始,涂鸦才真正开始第一次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艺术。
“只要有计划性的、选择适合的场地、物品,涂鸦并不会是一种污染!”但世界各地政府对待涂鸦多数采取了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涂鸦大量破坏城市景观,被视为一种“污染”城市的行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整个欧洲都在为满街的涂鸦而发愁,这些画作看上去模糊不清,几乎无法辨认,因而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比较起来,意大利在这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在意大利街头徜徉,无论是市政大楼,还是饭馆,或者商店,墙壁上都布满了花花绿绿的“写意画”。
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德国,现在德国政府部门和一些涂鸦组织合作,开辟一定的场所供“有执照”的爱好者“创作”。同时每年举行“涂鸦比赛”,从思想、乐趣、艺术等方面进行评比,提高“字画”的“艺术性”。而对于其他乱写乱画者,除了要求他自己花钱清除外,还罚他为社区服务。
涂鸦词典
这些词是涂鸦分子们嘴中常冒出来的单词,属于他们的专业术语。
Bomb:就是涂鸦的意思。
Bumer:从涂鸦竞赛里获胜的人
Crew:由涂鸦画家组成的团体
King:最牛的涂鸦画家
Tag:涂鸦画家完成作品后,用喷漆或其他工具加上自己的签名。
Toy:指技巧不成熟或画作不得体。 ( 责任编辑:韩建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