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东省录取艺术类考生达到47518人,是1998年的12.2倍。2005年,山东省参加艺术高考的学生创纪录地达到了14.6万人,比上年增长了56%,每5名高考生中就有一名是“艺术生”;而参加艺考者,有80%是美术类考生。 如今,在国内1000多所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其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又占了大多数。针对艺考生尤其是“美术生”剧增这一特殊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艺术院校负责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近年来,艺考持续走热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艺术更加生活化。曾经被视为生活奢侈品的艺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从事艺术工作和学习艺术的人逐渐多起来,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呈现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存、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特点,一些设计艺术学科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领域,艺术学科向着普及性、交叉性、边缘性和大众性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兴专业,如装潢设计、数字艺术、动画艺术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开设了文物修复、设计管理、家具设计等专业方向,很受考生和社会欢迎。 其实,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艺术类考生太多,而是高校如何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面向市场,分层次办学,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如何调整专业方向,突出专业优势,向应用性拓展,使培养目标向多层面转化。 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院长胡少力: 目前,艺考生中美术、音乐、舞蹈等几大门类报考比例严重失调,说明“艺考”和艺术教育虚火过旺。 一方面,学生和家长都在追求升学率,但音乐、舞蹈专业考试需要多年专业训练,而美术类,夸张点儿说半年训练就可入道,所以,大多数艺术类考生都“挤破头”选美术。 另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存在趋利化现象。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比普通文理科专业的学费高出很多,在客观上刺激了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也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再加上艺术考生对文化课考分要求相对偏低,于是很多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就动员一些文理科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入“美术班”。目前,美术类和音乐类收费标准基本相同,都在8000—10000元间,而美术类教育成本要低得多,“利润”当然就高,于是很多学校美术招生数量一路攀升。 ( 责任编辑:韩建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