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五年的成长历史,并不缺乏成熟的厂商和渠道商,但由于形同虚设的行业门槛和行业客观标准的缺失,整个市场并没有被合理地规范化,凭价格和外观来争夺消费者依然是国内很多厂商竞争的重点,新技术功能和应用服务仅仅成为一种炒作的噱头,市场的发展潜能被极大透支。记者在长时间的采访、调查后总结出MP3市场生产、销售及售后的十大骗招,希望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一、配件以次充好最多用两个月
解码芯片是MP3取决音质好坏的关键,质量上乘的解码芯片所表现出来的音质是杂牌机难以比拟的,高品质的MP3听不到一点杂音,而如果产品品质差,就能听到电流声等杂音。 在闪存芯片方面,根据质量的高低可分为A+、A、B、C等几个级别,不同的级别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相差甚远,一些小厂商为节约成本,便使用了B级或C级闪存芯片,这些芯片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但寿命远远短于芯片的设计标准。
二、用低价蛊惑人心
MP3的成本主要体现在配件、生产工艺、技术、功能等方面,其内部构造主要由解码芯片、控制芯片、闪存芯片和电路板组成。闪存芯片和解码芯片是影响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一般市场上出现的低到几十元钱的MP3实际上是不能称之为MP3的,因为它没有闪存芯片,而经销商把这个不足100元的价格高高的悬挂于门口,其实就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仅一张128M的存储卡最便宜的也要80多元,正常情况下,低于150元的MP3是没有利润的。
三、用"广告费让利"来刺激消费者
不少杂牌MP3的促销员在推介产品时,总会高调宣称:我们的产品品质与名牌机不相上下,之所以价格便宜,是因为我们不做广告,而把这部分广告费让利给消费者。而实际上这种说法就跟在街上兜售假冒笔记本电脑的小偷所说的一样:这是我偷的,现在急于出手所以价格便宜,品质上绝对没问题。
四、靠外观哗众取宠
时尚的造型、奇特的设计、花哨的"洋"名字,在一些企业的宣传引导下,外形成了消费者选择MP3的最重要标准。杂牌MP3大都采取代工的方式,和深圳宝安等地的一些小厂合作,从这些不完整的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手感粗糙、音质差,生产出来以后就专门请一帮人在网上发表相关的"吹牛"帖子,以此来吸引眼球,实际上这些杂牌MP3既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也没有在相关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
五、巧立名目设置促销活动
在销售旺季或节假日,"巧立名目"设置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限量销售、限时销售、加1元送某某高价值礼品等,简言之就是给你一个消费的理由,令你跃跃欲试。而此类销售一般遍布陷阱,稍不留神便可能上了商家的当。据记者调查,许多低价位促销MP3都非常"挑食",除了标准格式的MP3文件,其他格式的MP3文件就别想在促销商品中露脸;耳机也是一个可以上演多项自选动作的配件,同样小巧玲珑的一副新耳机,批发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一些不法商家的降价之道,正是在于擅长"狸猫换太子",以劣质耳机搭配MP3出售,而原配的高档耳机则单独销售,另赚一把。
(责任编辑:刘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MP3",共找到 46,508,920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