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笔者觉得是液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整个显示器市场一直都是由液晶在高唱凯歌。而且也在这短短一年里,完成了主流液晶显示器的尺寸从15寸向17寸过渡,而且19寸液晶也不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不少品牌的19寸产品3000元以内也可以买到。
2005年也是液晶产品一向被视为软肋的响应时间飞速发展的一年,从年头还是16ms产品当道,逐渐提升到12ms、8ms、4ms,甚至在年底推出的3ms和2ms液晶,在短短一年间,液晶的软肋得到如此的“强化”,其提升的速度甚至大大高于著名的“摩尔定律”。在2005年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字眼是“灰阶响应时间”,由于之前响应时间这个概念还只是停留于“黑白响应时间”。
所谓的“黑白响应时间”是一个像素由黑变白,再由白变黑所需要的时间,黑白响应时间只是反映了像素从显示(白)到显示(黑)再到显示(白)所需要的时间,不能反映灰度等级间转换所需要的时间。至于“灰阶响应时间”,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灰阶,液晶屏幕上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像素,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要实现画面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对RGB三个子像素分别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这中间明暗度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
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出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液晶分子对高电压的响应比低电压的响应要快,而黑白转换所需要的就是高电压,不同级别灰度转换所需要的却是低电压,因此,细微的灰阶转换,所需要的时间要比上升下降时间慢3~4倍。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
但是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
由于人们对液晶的显示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也顺应“民意”,推出了不少带有DVI接口的液晶。DVI接口无需经过数字-模拟-数字的转换,所出来的显示效果比使用D-SUB接口的更加好,因此DVI接口也成为购买液晶朋友的考虑因素。
(责任编辑:张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