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什么样的液晶显示器是好显示器?
其实这个问题很不简单,但同时又很好回答:眼睛看得不累的显示器才是最好的!说不简单,主要是因为有太多谬误充斥坊间,在不断引导菜鸟和准菜鸟们将一台台垃圾液晶搬回家去……今天我们就揭开谎言的画皮,看看一台好的液晶显示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响应速度陷阱
液晶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其响应速度了,短短几年间,从当初的40ms以上到如今的“3ms”,技术进步有目共睹,响应速度对于动态画面至关重要,但用“响应速度”来玩弄概念的厂商实在太多了。
还记得当初厂商们在推广12ms液晶时的宣传口号吗?
“如果像素变换一次的时间是12ms,则一秒钟内可以切换的画面数值为1000/12=83,这一数值远大于人类所能感知的60fps的最高识别率,所以12ms是终极的游戏液晶方案。”
按照这种说法,理论上对CS这种画面激烈切换但不过分强调祯书的游戏足够了,但实际上我们在游戏中看到了比比皆是的残影……而这一切直到3ms/4ms时代才达到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此12ms不是彼12ms!!
ISO(ISO13406-2)对响应时间的规定是:当一个像素电从白色转为黑色,电极电压从0变为最大值,即最大电压激励状态下,液晶分子迅速转换到新的位置,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上升时间段。当一个像素由黑转白,像素所加电压切断,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电前位置,这一过程称为下降时间。整个响应时间过程就是由上升时间加上下降时间获得的数值。
但是,实际上这个规定只考虑了用时最短的像素黑白黑极端切换的时间,在衡量实际使用时出现最多的灰阶切换时没有太多指导价值。像素整个响应定义只占到了整个像素上升或是下降过程的80%的时间,按照ISO的定义所谓白色即指10%灰度,黑色指90%灰度,其余20%的时间被忽略了。ISO这样定义的初衷不难理解,因为对于液晶分子来说,加电起动和最后稳定这两个阶段是费时的,两头20%的灰度转化的过程有可能超过ISO响应时间定义本身所占时间,那如果省去这20%就可以大大的美化指标,但这显然对于消费者是不公正的。
如上图所示的某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测试数据,按照ISO定义上升沿时间为28.5-12=16.5
ms。但我们观察整个像素从0%灰度到100%灰度转化的全部过程,实际用时超过了40ms,达到ISO定义所用时间的两倍多。
(责任编辑:张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