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剖响应时间,多快的速度适合你?!
关于响应时间的话题,在以前的文章中小编都给大家提及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就目前而言,朋友们选购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考虑要
素应该就是响应时间。在短短的几年中,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提高是最快的,由原来的40ms提高到了8ms、4ms、2ms,拥有1ms响应时间的显
示器马上也就要与朋友们见面了。就当前市场而言,8ms绝对占据了市场中的主流地位。
大家知道,所谓的响应时间就是指像素变换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拿具备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晃示波器在来讲,也就是指像素变换一次的
时间是8ms,则一秒钟内可以切换的画面数值为1000/8=125,这一数值远大于人类所能感知的60fps的最高识别率,所以8ms是终极的游戏液晶方 案。”
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是这样的,很多用户反映在玩各种游戏时残影比比皆是,而这一现在只到灰阶4ms时代才算有了改进,我们勉强可
以接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不妨仔细的看一下。(以下内容均由小编自网上收集整理)
ISO(ISO13406-2)对响应时间的规定是:当一个像素电从白色转为黑色,电极电压从0变为最大值,即最大电压激励状态下,液晶分子
迅速转换到新的位置,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上升时间段。当一个像素由黑转白,像素所加电压切断,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电前位置,这
一过程称为下降时间。整个响应时间过程就是由上升时间加上下降时间获得的数值。
但是,实际上这个规定只考虑了用时最短的像素黑白黑极端切换的时间,在衡量实际使用时出现最多的灰阶切换时没有太多指导价值。
像素整个响应定义只占到了整个像素上升或是下降过程的80%的时间,按照ISO的定义所谓白色即指10%灰度,黑色指90%灰度,其余20%的时
间被忽略了。ISO这样定义的初衷不难理解,因为对于液晶分子来说,加电起动和最后稳定这两个阶段是费时的,两头20%的灰度转化的过程有
可能超过ISO响应时间定义本身所占时间,那如果省去这20%就可以大大的美化指标,但这显然对于消费者是不公正的。
如上图所示的某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测试数据,按照ISO定义上升沿时间为28.5-12=16.5 ms。但我们观察整个像素从0%灰度到100%
灰度转化的全部过程,实际用时超过了40ms,达到ISO定义所用时间的两倍多。
当然ISO定义的缺陷还不止如此,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忽略了色彩变化时——即不同灰度切换的时间,这也是我们日常使用显示器是最多
的显示状况。从液晶的显示原理来说,当一像素从较浅灰度转变为较深灰度时,其加在像素两端电极电压也响应加强。但是和ISO规范中定义的
黑白黑切换的最大激励电压相比,在灰度切换时相应的施加电压要低得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分子反转响应的速度也会变慢。同理,当色阶从较深灰阶到浅灰阶转变时,过程相反,不过此时浅色灰阶对应的电极电压也不为零,相应的电压差激励效果也会变差,下降沿时间也会变长。
也正是因为ISO的规范并没有强行要求厂商在提供用户响应时间参数的时候考虑中间灰阶的响应时间,所以厂商在自己标注的可操作空间就大得多了。有较早液晶使用经验的用户不难发现,在一年前的主流液晶中,使用友达AU
16ms TN面板的显示器会比LG-Philips同样规格的16ms 甚至三星的12ms更快,而这三种面板又都快过16ms
IPS面板的速度表现,但令人不解的是它们又都慢于Hydis 的20ms TN面板,这正是由于ISO
响应时间规范的不严格造成的,实际厂家给出的响应时间指标反而造成了用户的困惑。
传统响应时间 |
灰阶响应时间 |
25ms |
80ms |
16ms |
60ms |
12ms |
40ms |
8ms |
20ms |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到底这个响应时间是泛泛而谈呢还是真正的“灰阶响应时间” (GTG:gary to gray)。
(责任编辑: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