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大尽收囊中
在进入GPU时代之前,1999年1月,Nvidia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PO价格为每股12美元。随着TNT2的上市,以及GPU时代的开启,Nvidia股价飚升到70美元一股,销售额达到1997年的440%,员工增加到270人,实力迅速壮大。 相比之下,一度辉煌的3Dfx则连连失误。
尤其是2000年,3Dfx被咄咄逼人的Nvidia夺去技术制高点后,不仅没有马上加大研发力量反扑,反而着力于收购Gigapixel,希望能以此快速获得微软即将抛出的Xbox订单。结果,微软的Xbox订单毫无悬念地落到了Nvidia手中,Nvidia股价一度冲到每股100美元。而3Dfx因为收购,从此陷入近7个月的重组,产品设计毫无新意,其2000年6月预计推出的Voodoo 5不仅犯下封闭架构的大忌,而且未能及时出货。
到2000年8月,3Dfx的销售收入已经从第二季度的1.04亿美元下滑到6700万美元,虽然还有1000万美元利润,但由于收购Gigapixel带来的负债,总体反而亏损1.005亿美元。而Nvidia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5亿美元。
2000年11月,奄奄一息的3Dfx又犯下致命错误,竟然放弃显示芯片高端技术的争夺,转向通用图形芯片的生产,与在该市场滚打多年的ATI、英特尔等抢生意,结果很快关门。
2000年12月,Nvidia顺手以7000万美元加100万股票,将曾经不可一世的3Dfx收入囊中,从而使GPU市场只剩下两个对手,ATI与英特尔。
打破摩尔定律
此时的ATI已经接近亏损,基本上无力与Nvidia抗衡,这不能不让英特尔如临大敌。
Nvidia带给英特尔的威胁不仅仅是GPU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已经几倍于英特尔的CPU,还有黄仁勋说到做到的“黄氏定律”。
早在1997年,Nvidia发布Riva 128之后不久,黄仁勋就提出过产品每6个月一个周期的概念,但未能执行,因为Nvidia刚刚复活,技术力量不足,而且有3Dfx在前,Nvidia还不具备颠覆规则的话语权。
但是1999年8月推出GPU之后,Nvidia已成为显示芯片业名符其实的老大。所以在推出GPU2的时候,黄仁勋正式提出:“Nvidia的核心战略就是产品将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一番。”这比1965年以来一直主宰芯片业,乃至整个IT业的摩尔定律快三倍。刚开始,还有不少人当成黄仁勋一时的狂妄之言,但Nvidia从GeForce2开始就付之行动,至今未曾失约。
五年之后,仍有人认为这种速度太快,太危险,建议Nvidia减速,黄仁勋反驳说:“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在F1方程式,你必须开到每小时230公里。”
从1993年到1997年,Nvidia前四年不断犯错误,未能创造一个创业传奇,连生存空间也险些丧尽。但从1997年4月Riva 128问世,到1999年8月推出GPU,Nvidia只用两年多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蹿升为一个独立市场的王者,创造了一个颠倒乾坤的神话。
2000年,Nvidia真正开始疯狂。从当年4月发布第二代GPU开始,接下来7个月连续推出6款产品,而且各有突破,各有专攻,在整个芯片史上都前所未有,所有对手阵脚大乱,纷纷下台。
用分析师彼特(Peter Labe)2001年的话说:“几年前,我们至少要研究10家公司,到2000年,全被Nvidia挤破产了,整个市场只剩下ATI奄奄一息,英特尔如临大敌。”
Nvidia接下来怎么走?还有什么惊人之举的真正考验开始了。
继续疯狂的2001
2001年,虽然一时没有对手,Nvidia丝毫没有懈怠,继续疯狂。黄仁勋一鼓作气,试图彻底独霸整个显示芯片市场,甚至还有更大的图谋。美国《财富》杂志在2001年推出《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时这样写道:“这位38岁的CEO依旧每天守着电脑工作14个小时,这是他惟一的乐趣与使命。”
要想创造奇迹,仅仅一个人拼命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团队一起疯狂。黄仁勋在Nvidia收入渐好之后,马上将不少顶级显示芯片工程师都揽到旗下,使Nvidia拥有了一支超强的研发团队。而黄仁勋为了鼓起Nvidia的斗志,不仅为这些技术精英解决医疗、美发、健身等后顾之忧,还设立了一个创造历史的光荣使命。
2000年,黄仁勋以“黄氏定律”将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这无疑是黄仁勋主动给自己、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戴上的一个紧箍咒。
自1965年起,摩尔定律已经主宰芯片业35年,绝不是说破就能破的,更何况黄仁勋戴紧箍咒的时间很不凑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刚好是IT业最不景气的一年。这恰恰使Nvidia的表现格外抢眼。
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Nvidia2001年不仅保持了一年6个产品的惊人记录,而且打进芯片组与移动工作站两大市场。在市场方面,Nvidia成为最高端的工作站GPU市场老大,在主流的个人电脑GPU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笔记本GPU市场起步第一年就占到近10%。在营收方面突破10亿美元,GPU出货量突破1亿枚,成为全球最快达到10亿美元收入的半导体公司。
这一年,Nvidia不仅获得无数产品设计大奖,以及“速度最快的GPU”,“最有影响力的GPU公司”等荣誉称号,还当选纳斯达克100指数股,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股。Nvidia的股价更是一度冲到每股80美元,翻了近四番,成为200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中表现最佳的股票。
黄仁勋一向认为“强者只会更强”,但山外有山。正当Nvidia2001年一路高歌时,2002年一场围剿开始了。
遭遇围剿的2002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Nvidia与微软的关系上,相当得体。
想当年,Nvidia憋了两年研发出NV1,结果被微软伴随Windows 95推出的新标准无情地全盘否定,Nvidia差点因此丧命。但黄仁勋痛定思痛,因恨生爱,与微软牵手不仅是惟一的生路,而且站到巨人肩上才成长更快。
Nvidia明确支持微软的标准,受到微软欢迎。从1997年到1999年,微软一直请Nvidia参与制订DirectX API标准,还乐于推广Nvidia的产品与技术,为Nvidia赢得主流市场帮了不少忙。
2000年,微软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它准备推出Xbox,大举进军游戏机市场,与索尼、任天堂、世嘉竞争。由于显示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游戏效果,进而直接影响游戏机的生死,微软非常重视。3月,鉴于和Nvidia多年的合作关系,加之Nvidia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微软宣布,Xbox将采用Nvidia的显示芯片。这一决定极大地提高了Nvidia的人气。同时,微软还直接支付2亿美元定金,总合同金额达到5亿美元,而当时Nvidia全年销售额也不过5亿美元。9月,微软又宣布,Xbox 中另外一个主要芯片,即媒体传送处理器(MCP)也由Nvidia供货。
2002年1月,微软的Xbox正式上市,受之影响,Nvidia股价冲到70美元。两家的亲密达到顶点,但不久就伤了和气。在推出第一代Xbox时,微软就觉得Nvidia要价有点太高,GPU加一个MCP的价格,比英特尔提供的奔腾还贵。而且Xbox上市后,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受欢迎,成为微软一项亏损的业务。
4月,微软正式向Nvidia提出,希望Nvidia调低GPU的价格。结果遭到Nvidia的坚决拒绝,两家的价格争端正式暴发,甚至一度公开对战。Xbox占到Nvidia业务的15%~20%,争端公开后,Nvidia股价大幅下滑,而潜在的危机刚露端倪。
微软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正在力拼Nvidia的ATI。而微软与Nvidia的争端,成为ATI绝处逢生的最大契机。ATI也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公司。创始人何国源1950年生于中国广东,小学毕业后移居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在香港一家IT公司做到高管。1984年移民加拿大。
何国源35岁创业,从年龄上比黄仁勋晚创业5年,但比黄仁勋进入图形产品还早8年。
何国源也是一位公司经营高手,三年就使ATI年收入达到近6000万加元。但ATI不放弃能挣钱的任何一项生意,任何一个环节。它生产过显卡,还做过笔记本、台式电脑等,一度还想进军CPU。所以ATI尽管一直没放弃图形芯片市场,但直到1999年在显示芯片业仍无足轻重。
从1998年起,Nvidia开始在高中低端市场全面出击,ATI被挤得只剩下笔记本显示芯片市场。2000年底,不可一世的3Dfx轰然倒塌,ATI面对咄咄逼人的Nvidia被迫生死抉择。何国源如梦方醒,马上放弃了一条龙战略,对公司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转向专业显示芯片的研发,并以Nvidia的各款产品为目标。
但Nvidia每6个月功能翻一番的产品更新速度,以及从高中低端通吃的战略,使ATI喘不过气来。2001年,ATI出现亏损,这是自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第一次。2002年,就在ATI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微软与Nvidia爆发冲突,ATI心领神会,高调接过微软Xbox二代的订单。大抢Nvidia的风头。
接下来,Nvidia为夺回产品设计方面的风头,试图将NV30的晶体管数目从一年前的6000万提高到1.3亿,结果不太成功,形象受损。
除了ATI与微软,挤压Nvidia的还有英特尔。自从2000年以来,英特尔已经深切地感受到Nvidia的威胁,所以大大加强了芯片组的力量,大幅度提高显示芯片组的性能,结果仅第四季度就直接吃掉Nvidia近1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英特尔开始接触Nvidia的对手ATI。
至此,在Nvidia的强势显现后,ATI、微软、英特尔三家本来并不亲近的公司渐渐走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超强大联盟,合围Nvidia。
不满10岁的Nvidia能否禁得住IT行业两大领袖的联合打击?Nvidia在2002年股价一路下滑,从年初的每股70美元下滑到只有7美元,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到10亿美元。黄仁勋在2002年底彻底认清了Nvidia的严峻形势。他在年底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毫不讳言,“Nvidia犯了严重的错误,不过,如果说所有的伟大公司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这就是真正的黄仁勋,愈挫愈勇,永不服输。
(责任编辑:崔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