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数码天下 > 笔记本在线 > 伟大基因——从挑战者到领导者 > 相关文章
NVIDIA成长:左冲右突的行业领袖
时间:2006年06月15日10:28 我来说两句  

 
来源:搜狐数码天下

1993年到1997年,Nvidia前四年错误连连,不要创造一个创业传奇,连生存问题都未能解决。但从19974Riva 128问世,到19998月推出GPUNvidia只有两年多时间,就从一个无名小卒,迅速窜升一个独立市场的王者,创造了一个颠倒乾坤的神话。

 

2000年,Nvidia真正开始疯狂。从当年4月发布第二代GPU开始,接下来7个月连续推出6款产品,而且各有突破,各有专攻,在整个芯片史上都前所未有,所有对手阵角大乱,纷纷倒闭,以至于到12月,连3Dfx都被它收入囊中。

 

用分析师彼特(Peter Labe2001年的话说:“几年前,我们至少要研究10家公司,到2000年,全被Nvidia挤破产了,整个市场只剩下ATI奄奄一息,英特尔如临大敌。”

 

Nvidia接下来怎么走?它还有什么惊人之举?

 

全球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Nvidia,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继续疯狂的2001

 

2001年,虽然一时没有对手,Nvidia丝毫没有懈怠,它选择了继续疯狂。大概黄仁勋想一鼓作气,彻底独霸整个显示芯片市场,甚至还有更大的图谋。

 

首先是黄仁勋一如既往地地疯狂。《财富》在2001年推出《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时这样写道:“这位38岁的CEO依旧每天守着电脑工作14个小时…率领Nvidia开发最先进的3D芯片,是他惟一的乐趣与使命。”

 

要想创造奇迹,仅仅一个人拼命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团队一起疯狂。

 

黄仁勋在Nvidia收入渐好之后,马上将硅谷搜罗不少顶级显示芯片工程师都揽到旗下,而通过打压与收购,不少工程师主动投诚,使Nvidia拥有了一支超强的研发团队。而黄仁勋为了鼓起Nvidia的斗志,不仅为这些技术精英解决医疗、美发,健身等后顾之忧,还设立了一个创造历史的光荣使命。

 

2000年,在Nvidia推出第二代GPU时,黄仁勋承诺,Nvidia今后将每6个月产品升级一次,功能翻倍,这比摩尔定律要快三倍。这无疑是黄仁勋主动给自己、Nvidia,乃至整个显示芯片业戴上的一个紧箍咒。

 

1965年起,摩尔定律已经主宰芯片业35年,绝不是说破就能破的,更何况黄仁勋戴紧箍咒的时间很不凑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刚好是IT业最不景气的一年。

 

然而恰恰是在全行业不景气的衬托下,NVidia的表现格外抢眼。

 

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Nvidia2001年的表现丝毫不比疯狂的2000年逊色。2月,它如约推出第三代GPU,即GeForce3,打破了显示芯片无法编程的历史;3月,它推出GeForce2 MX的升级版GeForce2 MX 2004006月发布nForce 平台,成功进军芯片组市场;8月推出全球第一款面向移动工作站的GPU,即Quadro2 Go9月隆重发布GPU的钛金系列,即GeForce Titanium,再次引起轰动。不仅保持了一年6未产品的惊人记录,而且打进芯片组与移动工作站两大市场。

 

在市场方面,Nvidia成为最高端的工作站GPU市场老大,连英特尔的工作站都选用NvidiaQuadro2 EX;在主流的个人电脑GPU市场,Nvidia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一家独大;在笔记本GPU市场,Nvidia起步一年就占到近10%

 

在收入方面,Nvidia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成为全球收入最快达到10亿美元的半导体公司。到20021月,GPU出货量突破1亿枚。

 

 

在公司整体表现上,Nvidia的表现更引人注目。这一年,它不仅获得无数产品设计大奖,以及“速度最快的GPU”,“最有影响力的GPU公司”等荣誉称号,还当选纳斯达克100指数股,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股。Nvidia的股价更是一度冲到每股80美元,翻了近四番,成为200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中表现最佳的股票。

 

黄仁勋一向认为“强者只会更强”,但它忘记了山外有山,以及“枪打出头鸟”。正当Nvidia2001年一路高歌,即将成为显示芯片业绝对的霸主时,2002年,一场围剿开始了。

 

遭遇围剿的2002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与利用。这句话用在Nvidia与微软的关系上,相当得体。

 

想当年,Nvidia憋了两年研发出NV1,结果被微软伴随Windows 95推出的新标准无情地全盘否定,Nvidia差点因此丧命。Nvidia有理由恨微软,但黄仁勋痛定思痛,还是选择了“爱”,因为这不仅是惟一的生路,而且站到巨人肩上,成长也更快。

 

Nvidia明确支持微软的标准,受到微软欢迎。因为微软一方面想找人一起推广自己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愿意扶持追求独立的显示芯片业,以免全被英特尔集成起来。

 

1997年到1999年,微软一直请Nvidia参与制订DirectX API标准,还乐于推广Nvidia的产品与技术,为Nvidia赢得主流市场帮了不少忙。

 

2000年,微软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它准备推出XBOX,大举进军游戏机市场,与索尼、任天堂、世嘉竞争。由于显示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游戏效果,进而直接影响游戏机的生死,微软非常重视。

 

20003月,鉴于和Nvidia多年的合作关系,加之Nvidia已是当之无愧的显示芯片业老大,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微软宣布,XBOX将采用Nvidia的显示芯片。这一决定极大地提高了Nvidia的人气。同时,微软还直接支付2亿美元定金,而总的合同金额达到5亿美元,而当时Nvidia全年销售额也不过5亿美元。

 

20009月,微软又宣布,Xbox 中另外一个主要芯片,即媒体传送处理器(MCP)也由Nvidia供货。20011月,Nvidia又发布了能促进微软XBOX推广的DirectX 8技术。2月,Nvidia开始为微软大量供应GPUMCP

 

20021月,微软的XBOX正式上市,受之影响,Nvidia股价冲到70美元。两家的亲密达到顶点,但不久就伤了和气。在推出第一代XBOX时,微软就觉得Nvidia要价有点太高,GPU加一个MCP的价格,比英特尔提供的奔腾还贵。而且XBOX上市后,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受欢迎,成为微软一项亏损的业务。

 

20024月,微软正式向Nvidia提出,希望Nvidia调低GPU的价格。结果遭到Nvidia的坚决拒绝,两家的价格争端正式暴发,甚至一度公开对战。XBOX占到Nvidia业务的1520%,争端公开后,Nvidia股价大幅下滑,而真正的危机刚刚开始。

 

微软发现,Nvidia之所以敢叫板,可能不是黄仁勋所说的GPU利润极薄,没有空间,而是因为它已经基本上垄断了显示芯片市场。于是,微软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正准备力拼NvidiaATI

 

微软与Nvidia的争端,成为ATI绝处逢生的最大契机。

 

ATI全名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刚好也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公司。创始人何国源1950年生于中国广东,小学毕业后移居香港,中学毕业移居台湾省,考上了台湾成功大学,主修电机学。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工作,曾在一家IT公司做到高管。1984年移民加拿大。

 

何国源35岁创业,从年龄上比黄仁勋晚创业5年,但实际上比黄仁勋进入图形产品还早8年。

 

何国源也是一位公司经营高手,三年就把ATI做成了加拿大IT50强,收入近6000万加元。不过,ATI一向喜欢自产自销,不放弃能挣钱的任何一项生意,任何一个环节。它生产过显卡,还做过笔记本,台式电脑等,一度还想进军CPU。所以ATI尽管一直没放弃图形芯片市场,也推出过几款有点影响力的产品,但直到1999年,它在显示芯片业仍无足轻重。

 

而从1998年起,Nvidia开始在高中低端市场全面出击,尤其是1999年至2001年,Nvidia的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也分得越来越细,ATI被挤得几乎只剩下笔记本显示芯片市场。

 

2000年底,不可一世的3Dfx轰然倒塌,ATI不得不直接面对咄咄逼人的Nvidia,面临生死抉择,何国源如梦方醒。

 

他马上放弃了一条龙战略,对公司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转向专业显示芯片的研发,并以Nvidia的各款产品为目标。2000年,ATI推出借鉴NvidiaGPU概念的RADEON(镭)256,引起业界注意。

 

Nvidia6个月功能翻一番的产品更新速度,以及从高中低端通吃细分市场的战略,使ATI喘不过气来。2001年,ATI出现亏损,这是自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第一次。但何国源斗志不减,这一年又针对NvidiaGeForce 3推出Radeon8500,并宣布向第三方显卡生产商开放,与Nvidia首先展开渠道战。

 

2002年,就在ATI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微软与Nvidia暴发冲突,随后向ATI递来了橄榄枝,而聪明的ATI心领神会,准备高调接过XBOX二代的订单。

 

同时,精神大振的ATI,以丝毫不亚于Nvidia的速度推出了Radeon9700,内部晶体管数量达到1.1亿,成为第一款内部晶体管数量超过一亿的图形芯片,大抢Nvidia的风头。

而这一年的Nvidia则错误连连。

 

2002年正是华尔街丑闻大暴发的时候,结果Nvidia也不幸涉案。20022月,传出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Nvidia是否虚报收入的问题,令Nvidia形象受到影响,投资者信心受到打败。

 

而接下来,Nvidia为夺回产品设计方面的风头,试图将NV30的晶体管数目从一年前的6000万提高到1.3亿,结果不仅未能按时推出,从秋季一直拖到11月,令游戏玩家备感失望,而且产品面市后,发现有多种缺陷,包括致命的设计架构问题,上市不久就灰溜溜地退出,一下子使本年度的重头戏变成了闹剧,Nvidia形象大打折扣。

 

除了ATI与微软,决定打压Nvidia的还有英特尔。

 

自从2000年以来,英特尔已经深切地感受到Nvidia所带来的威胁,它极大地加强了芯片组的力量,大幅度提高显示芯片组的性能,结果仅第四季度就直接吃掉Nvidia12%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鉴于Nvidia宣布与英特尔的对手,即AMD合作,宣布将其NForceTM集成AMD8代速龙架构上,与英特尔直接为敌,英特尔不得不接触Nvidia的对手ATI

 

至此,几乎完全是在Nvidia的推动下,ATI、微软、英特尔三家本来并不亲近的公司渐渐走到了一起,以打击Nvidia的默契,结成了一个强大联盟,合围Nvidia

 

不满10岁的Nvidia哪里经得住联合打击。结果,Nvidia2002年股价一路下滑,从年初的每股70美元下滑到只有7美元,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到10亿美元。不仅前进受阻,生存甚至都再次面临危机。

 

看到Nvidia的瞬间惨败,黄仁勋在2002年底认识到自己犯下巨大错误,也基本认清了Nvidia的严峻形势。黄仁勋在年底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对自己的错误毫不诲言,“Nvidia犯了严重的错误,不过,如果说所有的伟大公司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这就是真正的黄仁勋,愈挫愈勇,永不服输。

 

奋力突围的2003

黄仁勋马上组织Nvidia突围,并于200212月与索尼达成协议,为其下一代PlayStation游戏机开发芯片,在丢掉XBOX的订单之后挽回了一点面子。

 

2003年,几乎完全变成了Nvidia的突围年。不过,在三大对手的夹击下,突围没那么容易,但何况2003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这一年微软将XBOX的定单明确交给了ATI,英特尔正式宣布与ATI结盟,而有两大巨头撑腰的ATI将研发投入提高到2亿美元。

 

解铃还需系铃人。黄仁勋在总结中发现微软得罪不起,不交朋友,也至少不能给Nvidia树这么大一个敌人。

 

黄仁勋主动找微软谈判,并于20032月与微软达成和解。之后,20035月,Nvidia再次与微软达成合作,微软MCE媒体播放器软件将搭售Nvidia一款图形芯片。而2003Nvidia之所以度过难关,与XBOX热销直接带动Nvidia收入增长不无关系。

 

对于英特尔,黄仁勋的处理仍不够成熟,因为他仍将英特尔看作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可能的合作伙伴。

 

2002年明确表示与AMD合作之后,20033月,NvidiaAMD一起宣称,NvidianForce II芯片组组加AMDBarton微处理器将打败英特尔的奔P4,进一步挑战英特尔。

 

Nvidia当时为什么绝不与英特尔,而且还对着干?黄仁勋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英特尔要收特许费,而AMD不仅不收,还极力欢迎。”当然,黄仁勋进一步解释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控制权问题。

 

英特尔是芯片业的超级巨头,如果Nvidia为英特尔的奔4芯片配套显示芯片组,就必须严格遵守英特尔的规定,极大地限制了Nvidia的发挥,难以创新,成功的机会都小,更不要说超越。黄仁勋说:“我们只能在没有英特尔的地方成功。”所以,黄仁勋选择了有创新自由的AMD

 

对于黄仁勋的辩解,不少分析师认为,这其实变相地说出了黄仁勋当时的野心:终结英特尔。

 

但英特尔毕竟是英特尔,不是3Dfx或简单地一个摩尔定律那么容易挑战,黄仁勋很快通过市场认识到这一点。

 

在英特尔与ATINvidia进行联合夹击,不管Nvidia推出新品速度多快(再次用半年多时间推出6款新品),ATI总能赶上,而且从高中低档全面反击,以Nvidia之道还治Nvidia。不仅如此,ATI还松动了Nvidia的显卡阵营,不仅技嘉开始摇摆,连台积电都转而与ATI合作,还成功拿下微软XBOX订单。

 

结果,整个2003年,Nvidia的市场份额时有下滑,连最具优势的个人电脑显示芯片市场,都几乎被ATI赶上,到年底时,总体市场份额降到只有24.7%,而ATI上升到24.9%,刚好超过Nvidia

 

最终,Nvidia2003年未能成功突围,还首次让出了第一的宝座。而且第二季度还出人意料地亏损,好在第三季度及时扭亏。

 

不过,Nvidia2003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一便是重现惊人的产品更新速度,虽然未能推出革命性产品,但借助NV35,尤其是GeForce FX 5900 Ultra,重新夺得了技术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下半年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出击,阻止了市场份额的下滑势头。

 

第二是通过收购MediaQ,成功打入增长性极好的手持设备显示芯片市场。所以Nvidia全年收入达到18亿美元,表现并不差。

 

二次革命的2004

 

2004年伊始,黄仁勋首先总结了Nvidia的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他发现2003NV30的失败,主要在于象素管线过少,而且架构存在缺陷。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设计力量不足,竟然将一款革命性产品寄希望于一个三五人的工程师团队。

 

黄仁勋马上将每款新产品的设计小组调整到三四十人,而且来自不同学科,甚至还有意安排不同公司出身的工程师配组,以求灵感碰撞。

 

调整很快见效。20044月,在半年一度的产品更新发布会上,Nvidia正式推出GeForce 6800系列,晶体集成数达到2.2亿,性能超过上一代产品两倍以上,不仅成为速度最快的显示芯片,压倒了ATI9800系列,而且将芯片的编程能力提到一个新境界,还增添多种影像处理功能,很容易拓展到消费电子市场,成为Nvidia两年多来难得一见的叫好叫座的精品。

 

6800开始,NvidiaGPU公司变成可编程的GPU公司,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出6800系列的同时,Nvidia还大幅度下调显示芯片价格,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第一季度结束时,Nvidia已成功反超ATI,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宝座。

 

2004年,Nvidia真正的出彩之处不在产品上,而是战略转变。

 

因为凭借出色的6800系列,Nvidia只能从紧咬不放的ATI手中扳回一局,事实上到第二季度,Nvidia就又因增长乏力输给ATI

 

但是通过战略的转变,Nvidia2004年扳回了全局。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就是与英特尔化敌为友,被誉为Nvidia1996年转向微软之后的第二次开放。

 

Nvidia与英特尔最初的和解符号出现于2003年底,当时业界就不断传出Nvidia下一代Nforce芯片组准备与英特尔的奔4 Prescott兼容的消息。

 

2004年,Nvidia开始不断地表现出对PCI Express的兴趣,PCIE是英特尔的接口标准,多年来,Nvidia的显示芯片一直采用APG指令,需要一个桥芯片才能实现PCIE接口。

 

20041月的CES技术展上,Nvidia首次展出一款直接采用PCIE架构的显示芯片组,向英特尔阵营平滑过度。

 

2月,Nvidia正式推出高中低端全系列PCI Express架构的GPU,向Nvidia第二次革命性转变迈出试探性的一步。

 

此后,Nvidia开始与英特尔在PCIE标准,英特尔工作站芯片Xeon64位技术拓展等多个方面开始合作,黄仁勋开始在英特尔技术大会上频频露面。

 

PCI Express架构的GPU推出后,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黄仁勋发现这一次又押对了,于是开始与英特尔正式谈判,并于11月正式达成相互授权协议,交换专利与芯片授权,两家的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成为2004IT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GPUCPU从敌人变成了伙伴,整个显示芯片业格局一新,Nvidia突围成功。

 

这一次,Nvidia记取了以前的教训,在靠近英特尔的同时,丝毫没有远离AMD,而是不断深化两者之间的合作。同时,黄仁勋还巧妙于游走于微软、索尼等各大巨头之间。

 

Nvidia与各大对手从竞争转向竞合,黄仁勋从一个搅局者,变成一个谋局者。到2004年底,Nvidia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Nvidia在不断结交新伙伴的同时,还不断进军新市场。以高端显示技术为核心,从当年的个人电脑独立显示芯片,向显示芯片组,主板芯片组,显示芯片解决方案扩展,向工作站、移动工作站、笔记本、手持设备、游戏机、电视机显示芯片等新市场延伸。

 

此外,Nvidia还努力打进医疗、电影、宇航等对显示芯片全新的领域,收获颇丰。好莱坞几乎所有电影巨头都已经离不开Nvidia,《蜘蛛侠》、《金刚》大片无不借助Nvidia的特技,将虚幻的世界做得格外逼真;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成为Nvidia的用户,在地球之外,Nvidia的显示芯片成为人类最好用的眼睛;美国军方相中的也是Nvidia

 

Nvidia越来越受认可,这种认可直接反映在公司年报上。

 

截止到2005130Nvidia2004年全年收入突破20亿美元,比2001年翻一番,全球员工数达到2100多人。而在收入结构上,仍在个人电脑显示芯片为主,但份额已经下滑到60%左右。

 

野心再现的2005

 

2005年第一季度,Nvidia营业收入达到5.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4%,利润则增长202%,达到6400万美元,开局很好。

 

同样值得Nvidia欣慰的是,Nvidia在各个市场的份额都在稳步回升,到第三季度,在最高端的工作站专业显示芯片市场,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9%,在主流的个人电脑显示芯片市场,市场份额达到50%,再次占领半壁江山。

 

而凭借性能卓越的G7800,尤其是革命性的双核技术,Nvidia不仅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而且整体市场份额稳超ATI,成为个人电脑显示芯片的老大,还挖了ATI一个大墙角。

相比之下,ATI正经受高层变局之痛。

 

早在2002年,有人指控ATI的创始人兼CEO何国源与妻子及两名前ATI员工涉嫌内部股票交易,加拿大安大略证管会开始介入调查,结果案情虽没有重大进展,但从20046月起,根据加拿大相关法律,何国源必须交出CEO职位,只能担任董事长。

 

2005年本来可以是NvidiaATI乘胜追击的一年,但事实上,Nvidia的追杀力度并不大。有分析认为,黄仁勋想保留一个有力的对手,以免丧失斗志,但事实是他有一个更大的图谋。

 

2001年起,Nvidia就开始推出nForce平台,首次进军集成图形芯片市场,与英特尔主板上的集成显示芯片组打擦边球。2002年与2003年,虽然身处逆境,Nvidia仍竭力推出面向数字传媒平台的nForce22003年。2004年底与2005年初,Nvidia相继推出面向AMD与英特尔CPUnForce4 SLI架构芯片组。而其中的SLI技术,正是来自几年前并购的3Dfx

 

经过几年努力与图谋,Nvidia成为最大的AMD主板芯片组供应商,以及英特尔主板芯片组的重要选项。而事实证明,这些似乎还只是铺垫。

 

在称霸个人电脑独立显示芯片之后,再进一步就是主板芯片组。

 

20051214Nvidia宣布以5200万美元收购宇力电子(ULi),震惊业界。宇力电子成立于2002年,是核心逻辑芯片的著名提供商,在主板芯片市场,一直有“得宇力者得天下”的说法。

 

并购宇力电子后,Nvidia在主板芯片组市场不仅扫除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更使nForce芯片组设计与研发能力大增,足以与威盛及英特尔抗衡,将ALIATI直接抛到身后。

 

尽管Nvidia一再宣称,它不会威胁英特尔,不会做CPU,但没人敢保证未来的世界属于GPU还是CPU

 

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谜,即便以视觉革命为生,鼓吹“显示就是计算机”(The display is the computer)的黄仁勋,也未必猜得准谜底。

 

(责任编辑:梁冰)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激情四溢沙滩宝贝


数码公社专栏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菊花台
迷迭香
青青河边草
丁香花
原来你也在这里
爱如空气
不要再来伤害我

公社热图


·北美惊现若干神秘UFO/图
·范冰冰真空写真露点[图]
·传说中国内第一美女车模


频道精彩推荐

·陈水扁深陷家庭弊案
·基地头目扎卡维被炸死
·06高考 荣辱观
·2008奥运会 NBA 科比 F1
·2006世界杯 姚明 王治郅
·2006年德国世界杯
·世界杯赛程/电视转播表
·世界杯积分榜 射手榜
·中国移动入股凤凰卫视
·奇瑞V5 国六条 房奴






不怕不怕
吉祥三宝
桃花朵朵开
千里之外
大城小爱
梁祝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news
搜狐分类 ·搜狐招商


创意就是这么简单
女星豪乳尺码大曝光
·现场抓拍明星着透视装
·芙蓉二代横空出世
·央视女主持辞职拍艳照
·徐若瑄15岁全裸写真曝光
·拍摄:娱乐圈性交易过程
·抓拍模特海滩宽衣解带
·外国女生流行拍的艺术照
·台湾十大波霸照片大比拼
·网络美女全裸人体摄影
·范冰冰终于还是脱了

推荐企业
2006年世界电信展 诺基亚 瑞星 联想 摩托罗拉 三星 清华紫光 金山 索尼爱立信 索尼
给编辑写信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