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2—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中国大连举行。第四届软交会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将全力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核心任务。
本届展会将分别举办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等活动。
搜狐软件频道对第四届大连软交会进行全程现场报道。
尖峰对话:如何提升IT大学生职业竞争力
曲向东:谢谢张司长,上午各位精采的演讲给我们在宏观层面带来非常多有益的启发,我们下面尖峰话题的对话是如何提升IT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我想从微观切入,可能是我们很多在校IT大学生,同时也是很多IT企业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这场论坛我们首先有请我们几位嘉宾,刚才张司长做主持人,现在也要做尖峰对话嘉宾,我们有请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女士,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中国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长石怀成先生,还有惠普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关迟先生。
我们开始讨论之前,先给各位看一个我们小短片,这个短片据说比较形象反映了我们大学生找工作,还有我们IT企业招人遇到的一种两难的场景。
曲向东:刚才这个片子尽管很风趣幽默,但是的确很典型,可能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应聘中都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仔细想想上学的时候书真没少读,但是用的时候没用上。企业招聘的时候夏市长说大连有人荒,这个矛盾的确是存在的。我们张司长在主持的时候已经听到过很多人表达观点,但是张司长是很多人主持IT领域的司长,能不能谈谈您的感受。
主持人曲向东
张琪:非常愿意参加这个规划,我是在机关工作了30年了,应该说IT行业发展是持续快速,好像各行各业的领导都在介绍我们IT行业的需求,当然我觉得我们可能更感到迫切,而且是在一线感到这种需求的迫切。我觉得现在IT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个两个方面看着是一个矛盾,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他反映了两旺和两难。IT今天上午市长讲了,软件人才,应用人才我们是大量的缺乏,刚才倪院士也讲了两头小,中间大,高层尖端的人才缺乏,比如说咱们谈IT外包,看起来像没有任务,实际上根本不是没有IT外包的任务和大单,而是我们没有承担这种大单高端的人才,这是一方面缺乏。另外蓝领的工人,我们专业技术的工人和人员,编程人员其实也是很缺乏的,这就表现了企业需求的旺盛。上午介绍了现在培养了这么多学生,毕业生也旺,这是两旺,两难是就业难,我们选人也难,刚才说跨国公司反映花多少钱顾,就是我们自己企业选人也非常难,适用的人才没有。说你选了人来了你得培养他两年三年才能用上,或者说才能对这个行业启蒙,才能够了解,还未了解又跳槽了,反映了这种两旺很难。我觉得归根到底,我的体会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行业是脱节的,这是第一个脱节,高等教育。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 张琪
第二个我觉得,培养工程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和实践是脱节的,所以对刚才人大纪校长说教育改革我是举双手赞成。我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我非常清楚那时候教育的方针是说,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觉得毛泽东时代就知道教育要和生产劳动才结合,这绝不是说我们到今天才知道教育和生产劳动要结合,而是说我们的方针要不断的赋予它新的内容,因为实践在变化,应用的需求在变化,您的教案,教学的方式、模式,办学的办法,您如果还延续过去,我觉得他就是一种脱节,实际上还没有完成我们在几十年以前提出来的这个方针。因为我在一个月以前我不当司长了,应该说我今天不是官员,所以我作为一个IT方面的专家,来发表我自己的见解,不对之处大家先原谅。我是说这是矛盾。
再有一个怎么解决矛盾,从教育界来讲我不去谈,今天校长们,专家们谈了很多他们要改革。而我觉得今天谈的是IT人才的竞争力,我觉得必须和我们IT产业,IT行业对接。你这个IT人才必须得知道我们IT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现在干些什么事,按照这种目标你去培养人才,您拿几十年的教案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您拿60年代教学的教案教我们的学生,而我们IT产业是日新月异,天天都在发展,这个行业的特色是技术发展特别的快,你三天不学习,可能很多新词你就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教育改革先说教案需要改革。
|
惠普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 关迟 再一个从我们行业来讲,我觉得教育改革必须要开放,职业教育不是说光学校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全社会要进行。我们IT行业也作为一个主力军参与到IT人才的培养中来。所谓实训基地,你学校建什么实训基地,你不如到我们企业中进行实训,我们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就知道了,所以我觉得这种对接应该是相互的,从教育部应该开放高等教育个职业教育,让更多的IT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我觉得东软在大连做东软软件学院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先例,他在初建我就来了,我认为这就是咱们教育改革的先驱,是我们IT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先驱。他们最初招的什么学生,就是没考上大学招过来的,但是培养出来都是实用人才,跨国公司都供不应求在他们这接受他们的学生我们清华、北大的高校都是最尖子的,那入学的都是状,出来的都不见得实用,我这个人最大一个特点是讲真话,第二干实事,我说的真话就是这样。你像东软他办软件学院,其实原来可能不务正业,在教育部我认为他在开始的时候我还知道点,他们也没有什么录取的名额,现在干成功了,他们现在正式有招生的名额,都纳入到正规里了。东软公司就是中国的软件骄子,我们一个软件企业他到这边来办学,把软件产业的需求和应用的需求带到这,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学生,这些学生一开始进来,这个教学教案肯定跟清华、北大教的都不一样,就是瞄着应用的需求教,所以我觉得教育改革,高教改革的出路就是必须要面向社会开放。刚才纪校长说高教大众化,我觉得挺好,我们可以延续他的思路讲,他叫高教大众化,比如说我们不是办学的人,比如说IT产业,冶金行业的,煤炭行业的,各个行业都就需求,都参与到大学各个系,跟我们信息产业行业对接一下,你都有这种对接的话,培养的人才肯定和生产实践,和社会,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就也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是说的矛盾这方面。
曲向东:谢谢张司长,我们也听听陆教授您的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陆首群:我说的没有张司长说的大,她是整个IT产业,我是说IT产业里面的软件产业,我又说软件产业里面的科研软件,因为我现在是中国科研软件推荐联盟的主席,这也是我们张司长他们封的,也是民主产生的。我想说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去年到美国去访问,原来是参加几个开源大会,参加开源大会以前微软的高层知道我到美国去,他希望我到微软去跟比尔盖茨他们见见面,所以我到微软去了一趟。到微软去我了解了几个情况,因为在国际上开源软件发展很快,其实全世界大概接触和应用开源软件的企业50%以上,在美国80%到90%,我们中国现在差一点,我们中国现在只有10%左右,所以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开源软件发展的时候不是太长,但是它的实用性,它的专业性很强,而且透明性很高,他的源码是公开,所以我这里面有一个微软的高层谈话,我想跟大家共享。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长 石怀成
大家都知道微软软件是私有软件,在全世界他是处于很垄断的地位,我不知道这次微软有没有人士在场,没关系,因为我跟微软高层也是这么谈的。西雅图有三个很有名的企业,我也访问了这三个企业,一个是微软,一个是波音飞机公司,一个星巴克总部,我就跟微软说,我到波音去看,他用开源软件,我到星巴克看,他星巴克一个商业网用的开源软件,我说人家干嘛不用你微软的软件,你自己家门口都没有办好,所以说明这个发展还是很快的。开源软件李老师也说了,你可以在网上下载,他这里面所有的技术也都不在源码里面,也有别的地方,但是很容易掌握。前一段时期我参加了两个会,一个是深圳,一个是咱们大连,大连信息学院搞了一个开源学院,深圳那个信息学院也要搞开源学院。我们那时候初步估计了一下,你只要掌握了开源软件,你将来出来的以后你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可以提高30%,谢谢大家!
曲向东:听起来陆教授像是给开源软件做广告,也是给我们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建议,也是受一个启发,对于我们IT就业和招聘之间存在的一种巨大的矛盾,其实这个矛盾点在哪儿各位都看到了,我们也想各位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说我们的教育跟不上产业的进步,这是本身我们现有教育制度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说读圣贤书,可是我们的软件还没有说出来一个软件一年之后变成一个圣贤书的地位,所以怎么样让迅速的时间差缩短,怎么样让我们真正的软件优秀人才能够集中在教育领域,而不光是我们产业领域等等技术性的问题我们也向听到我们专家的观点。作为一直在计算机世界的石先生您谈一谈,从媒体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怎么看。
石怀成:刚才我看了这个短片,以及看了今天的活动是以产学互动,提高IT人才职业竞争力的这个主题,我从信息服务,因为我们把媒体,或者从我们现在搞情报,从信息服务的角度谈谈我几点初浅的体会。
第一个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工人学非所用,供需之间一个尖锐的矛盾。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在招聘人的时候是精采碰到类似的问题,所以今天上午几位专家,尤其是纪校长谈了一些非常深层次的问题,洛伊我觉得今天产学互动,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国家教育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挑战。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主席 陆首群
第二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前一段时间无论是网上还是社会上都在议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还有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所以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教案的设计,课件的设置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甚至行业产业发展的规律。
再有一点体会,教育应该办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教育。所谓多元化不光是政府办教育,要政府、企业、全社会都来关注,一同办这个教育。还有这个方式有的是正规的教育,学历的教育,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培训,短期的,脱产的,在职的各种培训都应该结合起来,这样对提升人才的竞争力我觉得非常有利,也符合我们国家当前人才发展战略。谢谢。
曲向东:谢谢,我们也听听企业的想法,其实张司长说东软做软件学院的时候,一方面在当时来讲这是一个创新,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你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人才,最后企业总要发展,我自己培养,但是企业自己培养人才实际上也是很不容易的。刚才石先生所说我们的教育环境开放的问题,企业是不是能够很容易的办学,而且也能招到状元,而不是大漏,这是需要环境的改变,所以企业有企业的难度,我们听听关先生的想法。
关迟:我先用两点说明,第一点我跟大家澄清一下,惠普的面试绝对比在卡通片上看到的和善,人性的多。第二我看对夏市长,对各个专家对这个事情坦诚的心声,也要谢谢他们。
今天的问题不是光是教育界的问题,我承认在产业界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也有一份承诺。今天中国还是以中国制造为主,但是还谈不上在中国创造。怎么样把这个方向先确定下来,大家对于问题的描述基本上有很多的共通性,特别是在所谓的硬技巧上个,比如说软件,当然你要会很多语言等等。我提提两个软条件。
一个是语言的能力,我们曾经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做日本的项目,我们做欧美的项目等等,发觉语言来讲是不是学校,或者国家的认证跟实际上有重大的脱节。举例来说,一个英语八记得人才,整个大连也许不多,结果应征我们的工作,或者日语八记得工作应征我们工作来了十个人,是不是我们国家应征系统,比如说我们应对日语系,韩语系的国家,是不是需要跟当地人完全互动的一个需求有一个脱节。
曲向东:您刚才说不合格主要不合格在什么方面?
关迟:基本上口语互动还有文化的融合上,他口语用的是书上的口语,不是今天在东京和大阪碰到的口语,所以客人跟你电话联络的时候,我主要讲客服中心的部分。另外一个口语,当你做日本项目的时候你不可能只写目录,而是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因为你不了解客户的需求没办法写。另外一个是所谓项目管理的能力,真正今天中国需要是整合型的人才,不是写软件归写软件,沟通是沟通,项目管理是第三个人,而项目管理在大学这块开的项目比较少,所以我们得自己教。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跨国、跨区,跨文化,跨时差,这个能力我们也发觉要多多的关注。当然我想中国的教育系统从小学到大学就是讲究单打独斗,我的考试我就是跟我自己比赛,在大学上加一些项目,然后共同评分,这样项目的调整会帮助他们在协同合作有一个锻炼的急切。
曲向东:谢谢关先生,其实我还是想追问我刚才的问题,我们现在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我们刚刚发现的问题都很系统,比如说我们中国的教育系统要改革,比如说我们的专业分科,为什么会出现包括关先生提到的问题,我们专业有时候会是一条一条的,但是我们事实上出去很难发现一个人,除非把做研究,做研究都需要别的专业的支撑,否则他做个工作你不可能发现一个人在工作中只用到他上课时学的专业,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问题你指望着在一天两天之内用我们IT的速度得到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这些IT企业,或者说学校用这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速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可能有点急功近利的,但是IT企业就是快。
张琪:我先说说个人的看法,咱们不要说别人,一切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IT行业也动起来,今年3月17号我当时还着司长,在教育部高教司,信产部我们产品司,还有科技部的高新技术司三个主要业务司局指导下,由我现在担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我们启动了IT人才育英培训工程,就解决我们IT企业急需和大学生就业难,把这两个问题先捏在一块儿怎么解决。我们推出这个工程是一个社会的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是短训,培训的对象是迎接大学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或者是最后一个学年,对他们进行实训。培训的地点我们是急需人才的一些大型IT企业,骨干IT企业,他们又有环境条件,又能代表一类,比如说计算机类的,软件类的,或者是微电子类的,然后把他们迎接这些大学毕业生,他们都要做论文,在这些地方进行实际的一些培训,进行对接,帮着他们就业,找职业,也帮着企业在这里找人才。这个工程3月17号启动以后特别受欢迎,而且特别受北京高教指导委员会的欢迎,他们2001年的时候分配6万,去年分配18万,今年分配20万,面对这么多人让他们分配,如果这边不断有企业跟他们对接,搞这种实训,帮着他们进行论文,完成他们最后一年的学业,最后一学期的学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找到职业,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所以我们先做了这个事,实际上我们以后要做的事还很好,我先介绍这个。 这个工程已经启动了,主办单位是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合作伙伴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微软公司、包括惠普公司,英特尔公司,还有我们国内大学,国内的企业就不用说了,我们的企业都在陆续进行对接,我觉得这是一个干实事,也是一件好事。
曲向东:谢谢张司长。
陆首群:在IT行业怎么学的快,用的快,速效,希望快一点,这里面我给一个意见,你还是学开源软件,其他软件也要学,我在微软跟比尔盖茨谈的时候他也承认要并存,但是其他的是暗箱操作,你看不到里面核心的东西,开源的东西所有源码是分开的,你可以把它下载下来可以看,所以你进步比较快。关键就是两条,第一条打基础,刚才李老师在这上面已经讲了,一个叫官民结合,教育部办了40个中心,每个中心联系两三所大学。过去我们大学里没有开源的课程,所以这次大学里设置开源课程。另外还有民办的,比如说浙江搞了100所大学,比如说广东搞了40几所大学,他们也在大学里设置开源的课程,打好基础。第二个,我们要改变观念,中国过去开发都是企业开发,封闭开发的,所以我们要进到国际社区去,动员我们的大学生,动员我们社会的自愿者,动员我们企业好多开源中心要参加国际社区的开发。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中、日、韩三个国家竞赛,中国有一批参加国际社区开发的项目,日本有一批,韩国有一批,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的水平还是很高的,问题就是太分散,我们没有把他组织好,所以中国水平在这里跟日本水平差不多,我们比韩国水平要高多了,所以这里面如果组织的号就可以解决您刚才说的问题,速效。谢谢大家!
石怀成:刚才向东提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无论是企业和学校,尤其是教育界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有各种说法,需要金领,蓝领的,白领的,还有灰领多层次。金领就是要善于管理,还有技术创新的思维能力。白领就是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的。蓝领可能是熟练的技术人员,灰领是一线一些熟练的技术工人。怎么满足不同的需求,我觉得作为教育界来讲,应该搞这种定制服务,定向培养。现在好多大学都在走这条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一些定向培养,这样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学和用之间的矛盾。
关迟:刚才李老师讲的很对,目前大学提供的人在和企业要接轨我们要培训,培训之后这个人可能到别的公司去。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你今天问任何的外企,不管是戴尔、IBM,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全世界的外包软件开发服务通通在往中国移动,就业市场在这边,我们没有人员满足他,结果是什么。今天戴尔跑到我们这来,我们过一会儿这帮人又跑去IBM,IBM又跑去东软,实际上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企业毕竟是成本和利润,供需不平衡肯定有短期的人员流动,我们担心人员流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慢慢这个已经失掉了竞争优势,不管人才到价值链的上端,大家都跳来跳去,损失了很多人继续往上游继续深入的意愿,这样一个产业部容易大,不容易做到价值链的上端,长期来讲我们也担心这个问题。
倪光南:我觉得其实国家创造了很多经验,教育部领导应该积极的推广,把国家经验在全国交流,我觉得国家的经验取长补短,我们在实践中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交流经验,推广经验很重要,所以好的经验应该加以总结推广。
曲向东:谢谢,非常简洁的一个观点。因为我提出一个速效,这个速效大家可能会讲到感冒药里什么药卖的最快?肯定是速效的药,实际上速效也预示着市场出现这么大一个缺口,我们需要是教育的市场,包括教育的体制改革能够使更多人在这个环节中以迅速的方式解决这个缺口,实际上这意味着一个商机。刚才张司长实际上也做了一个广告,那个广告跟开源广告是一样的,因为这是一剂速效药,它能解决问题,一定有人会去买它。我刚才也在想,其实东软软件学院解决不仅仅是东软的问题,他实际上也是当做一个市场机会,他就是一个速效药,短短几年时间就也这么一个发展,倪老师的也是个观点。我们今天的尖峰对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