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CEO访问上海时,将他的高级经理人带向街头,要他们向街头卖茶叶蛋的老太太证明卖可口可乐会比卖茶叶蛋更赚钱。2005年,一个叫黄明明的人在北京尝试着向传统媒体证明,他的电子平台比以往的传统渠道传播的更快速、更深远。
他出生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他在言谈举止中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儒雅,他从北京四中一路读到了芝加哥商学院,他也曾在商海中遭遇失败。而现在,他事业的始点在互联网。
FlashGet收购全程曝光
如果不是FlashGet的收购事件,黄明明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此次收购或许会成为黄明明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2006年7月21日下午,北京富力城。黄明明如约来到了ZCOM的接待室时脸上略显疲惫,后来从旁人处得知由于收购事件,近来已经有不少媒体先后采访了他。然而在谈到FlashGetde的收购过程时,他的眼睛中却突然炯炯有神起来,与脸上的疲惫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4年11月,西安的天气已经渐渐冷了起来,而此时的黄明明却充满热情的来到了这个城市。吸引他的,不是这个城市本身,而是这个城市中的某个人。
候延堂,FlashGet的作者,他开发的这款软件很早以前就吸引了黄明明的注意。经过多方努力后,黄明明终于与候延堂本人取得了联系。一个人在没有公司运作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口碑相传就可以使一款软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点令黄明明佩服不已。然而,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却以闭门羹开始。
据黄明明回忆,按照电话里谈定的时间,黄明明到西安后立刻在酒店给候延堂打了电话,希望确认面谈的地点。
“我没有晚上出门的习惯,明天再说吧。”电话那头,候延堂说完便挂了电话。看看酒店内的时钟,此时已是晚上8点。万般无奈下,黄明明只好当天先在酒店进行休息,或许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这是一场艰难且旷日持久的谈判。
第二天,黄明明如约再次致电候延堂,终于如愿见到了对方。然而,谈判本身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候延堂此时并不急于卖掉FlashGet这款软件,而他本人也不缺钱。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FlashGet这款软件吸引了包括Google、百度、千橡等巨头的注意。然而,候延堂却让他们不断的吃闭门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ZCOM。按照黄明明的表述,候延堂最关注的问题不是钱,对于候本人而言,如果把FlashGet这款软件发扬光大才是他最关心的。
“与大多数程序员一样,一开始他是排斥与商业公司见面的。不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断的接触,ZCOM最终还是在谈判席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回忆当初的收购细节时,黄明明表示。“Google曾经花费8个月的时间与候延堂进行谈判,Google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是非常严格的,这也坚定了ZCOME对这款软件的信心”。
2006年3月某日,黄明明再次来到西安,可是谈判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黄计划在当天傍晚乘坐飞机返回北京。然而,事情却在此时有了转机。
“开始我们谈了2天,没有什么进展。在最后一天的时候,由于候延堂这边的态度突然出现了松动,我们就趁热打铁,一口气谈了下来。当时我们在茶楼确定了合作后,立刻就赶赴他家,将草拟方案打印出来。签完合同后,我们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喝了功夫茶,最后赶赴机场”。
至此,这场历时2年的合作终于板上钉钉,同时也以Google、百度、千橡等巨头的失败而告终。在分析候延堂态度转变的原因时,黄明明表示:“现在的情况与我们当初见面时的情况已经不太一样,考虑到一个人支持软件的下一步发展非常累,所以态度发生了转变”。
欢迎同行竞争
黄明明说:“全国上下有两千来家电子杂志。我们觉得竞争还好,因为这是刚开始的一个新兴行业,所以反倒没有其他行业中那种锁喉式的竞争,而且大家一起来做,共同教育这个市场。这样才能真正做起来。”
而对于黄明明而言,显然别人做什么并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因为在他心里早已勾画出了一副ZCOM发展路线的宏伟画卷。
“整合最好的线上线下的内容,将之呈现在平台上,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现在我们已经整合了70多家线下杂志,还有100多本网络杂志,这里面有许多网民喜欢的内容。我们拿到这些原始素材后,进行二次加工,同时加入一些多媒体内容,最后通过平台来发行。”
黄明明认为,虽然目前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但是从宏观上看这仍然只是互联网大潮的一个开始。在传媒发展成熟的国外,已经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出现了一些新型传媒,比如默多克收购myspace。而在中国,传媒却是一个未很好开发的地带。此时如果有人携带资金进入,则有可能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好载体。
ZCOM作为新媒体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广告。这个市场需要去培养,不过会比他想象的短。电子杂志作为新的媒体平台其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新颖的形式会让广告的价值更为有用。黄明明表示:“电视平台真正看广告的只有19.8%的受众,而且这里面的人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目标用户还很难讲。而电子平台可以统计用户的阅读行为。可以向你展示你需要的广告,许多用户分不清哪些是广告和内容。这个价值很容易得到广告用户的认可。现在已经有许多全球500强的企业在ZCOM上投入广告。”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