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处理器,一直都是在Intel整体架构下发展的,在X86处理器时代并没有专门为笔记本开发的处理器,那个时候的笔记本也更像是可以移动的PC。在发布了386dxcpu以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笔记本电脑的热量和体积问题,Intel公司才开始划分产品阵线,于1989年推出了386SL低功耗CPU,起始主频为16MHz,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但并不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同当时的台式机386DX CPU相比,它仅仅是通过降低主频,在功耗方面有所降低而已,可以把它看作降频使用的台式机CPU。
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台式机CPU和笔记本电脑CPU的区别开始逐渐增大,从1994~1997年间,Intel先后为笔记本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94年出现,可以根据情况自动调节电压,控制功耗)、ClockGating(96年出现,作用是自动调节cpu主频以控制发热量)、quickstart(97年开发,在cpu空闲时使它进入休眠状态,类似于cpu降温软件的作用)等笔记本电脑CPU专用技术,并且在1999年开发了集以上三种技术之大成的speedstep技术。至此台式机CPU和mobile CPU(即笔记本专用cpu)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阵线分明的产品线。
从笔记本电脑使用Mobile Pentium处理器开始,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一样实现了从286、386时代进入奔腾时代,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产生了质的飞跃。Pentium处理器是电脑的一个里程碑,Mobile Pentium处理器也是笔记本电脑的一个里程碑。
|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用的是Intel 8088处理器 |
1996年,Intel正式开始留意笔记本专用CPU的研制,所有75MHz以上的Pentium CPU都采用了Intel的SL技术,它允许CPU在不被使用时关掉CPU时钟,并在可能的情况允许CPU的某些电路完全关闭,因为这将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1999年,Intel将电压降低技术、频率调节技术、快速唤醒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SpeedStep技术,这一技术可谓是笔记本电脑专用处理器最基本的核心技术。
2000年,Transmeta推出了超低功耗的Crusoe处理器,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处理器。只可惜这款处理器虽然功耗控制得很好,但计算性能不足,因此只出现在Sony、Fujitsu等品牌的超便携笔记本电脑上。
2003年3月,伴随着Intel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隆重发布,迅驰三套件之一的Pentium-M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这款代号为Banias的处理器具备增强型的SpeedStep技术,其高达1MB容量的二级缓存可以按需打开和关闭,总体平均运行功耗可以控制在1W左右。
2004年具有2MB缓存dothan处理器问世。 Dothan是Intel第一款采用90纳米技术的移动处理器。是Intel第一款采用张力硅(strained silicon)技术的移动芯片。这使得晶体管处理速度提高了35%。
2005年发布的突破Centrino(迅驰)平台的大作--Sonoma平台,可以说是一套集各项先进技术于一身的"梦幻"移动平台。"Sonoma"为第二代迅驰的研发代号,由Dothan处理器、Alviso芯片组和Pro/Wireless 2915ABG无线模块(Calexico2模块)共同组成的最新移动处理平台。
2006年初,笔记本处理器进入了双核时代,酷睿时代,这也标志着笔记本随着桌面电脑进入了多核\双核时代。
2006年7月27日,笔记本处理随着奔腾的离去,也将结束了十多年单核时代。虽然Intel还会开发酷睿2的单核产品,但这些产品只能相当于原来的赛扬一样,并不能代表笔记本处理器的技术水平。
从笔记本电脑专用CPU的技术上来看,mobile CPU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在功耗控制、工作温度、电量消耗等对于移动计算相当重要的方面比台式机CPU有着很大的优势。按照Intel官方的说法,mobile CPU的制造工艺比台式机CPU更为先进(比如二级缓存、制程和封装方式上),工作电压更低,功耗更小,更耐高温;同时笔记本电脑专用CPU还有具有更小的封装面积,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塞到更小的空间里去,从而有效的缩小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它具有speedstep技术,你可以简单的认为这种技术就是在笔记本电脑使用电池供电时,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的切换工作电压和工作速度,以达到节省电力,延长工作时间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摆脱电线的束缚依靠电池来进行移动计算。
(责任编辑: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