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一砖一瓦也都有它悠悠的岁月,平遥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一年一度的平遥国际摄影展是中国人气最旺的影展之一。今年9月,我终于有机会带着索尼α100和18-70mm/F3.5-5.6镜头,踏进了神往已久的平遥古城。
走在平遥古城的明清街上,不时能看到胸前挂着“长枪短炮”的中外游客,大家像久违的朋友一样相互打着招呼,让人备感亲切。有人说平遥是个大博物馆,此话不假。这里五步一馆,十步一藏,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也许全中国也找不出第二座城市。以明清街为中心,明清时期的建筑占据了平遥城的主体,大多为北方的四合院。现在保留下来的我想都是当时大户人家的房子,灰墙乌顶,雕梁画栋,还有留存风水的照壁,非常讲究。我的α100在平遥古镇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不过用镜头表达平遥的质感却并不容易,因为最真实的平遥深深隐藏在风雨刻蚀在木纹和裂隙班驳的古墙里,要记录、还原这些细节对相机和镜头的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让我庆幸的是,α100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千万像素的分辨率确实不可小视,出色的细节描绘能力很好地再现了平遥的厚重和沧桑,色彩也非常饱满丰富。特别是D-R功能让照片宽容度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没有使用这个功能,建筑的暗部将一片死黑,而边缘部分也会出现过曝。使用D-R功能后,照片呈现出出色的宽容度,亮、暗部的细节和层次都很丰富。18-70mm/F3.5-5.6镜头的表现尚可,解析度和色彩还原能力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基本达到了我对一支套头所期望的水准。
且走且拍,不经意间天色已晚,饱餐了山西美食之后,我又拿起相机拍摄平遥的夜景。平遥的夜晚比白天更耐看,夜色过滤掉了城墙外的现代建筑、巨大烟囱、满眼电线和围追堵截纠缠不休的小贩,夜色里的古镇让人觉得恍若隔世。东西城门在灯火里若隐若现,店铺的幌子在风里摇摆。满街挂起的大红灯笼又是平遥的一大特色,配上传统的木结构明清风格的房子,还有供暖的烟囱往外徐徐冒烟,很有历史感。沿明清街一路走来,又收获了不少好照片,用α100来拍夜景的确是件很惬意的事,因为它自带的机身防抖系统能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近三档,使用镜头的广角端,在1/8秒的快门下,拍摄的建筑依然棱角分明边缘清晰,甚至1/4秒下也能拍出可用的照片。因此,整个晚上我一直手持拍摄,连独脚架都不用,非常方便。
虽然这次平遥之旅程只有一天时间,但我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富,回到北京后的头一个星期里,几乎每天都要把在平遥的照片拿出来像煲汤一样“煨”上一段时间,而且煨的时间越久味道就越浓。平遥的一切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青砖灰瓦、亭台楼阁无不都透射着雄浑高贵的气质,尽管昔日的辉煌如同褪色的丝绸般烟消云散,但保留在古镇的历史碎片仍然能给人们留下足够的敬畏感。 (责任编辑:郑丹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