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杰
有人问张瑞敏,海尔搞得那么好,你们是怎么做决策的?张瑞敏回答:“我们海尔永远是有50%的把握就上马。”他还说:“有50%的把握就上马,获得的是巨大利润;有80%的把握上马,获得的是平均利润;有100%的把握上马,一上马就死。 ”这是为什么?
经营决策,首先要有策,而且,策,还要正确、准确、科学。决策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策的质量。有了高质量的策之后,决策的质量就取决于决的质量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策并不一定就有决。策,无非是一个“知道”的概念,是道理上如此的东西。但知道的东西并不一定就能有果断及时的决。决,所谓下决心,要决的是心,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策。
另一个问题是,从策到决并不是连续的,恰恰相反,是中断的、断裂的、跳跃的、升华的。表面上,“决策”的第一个字、第一步是决。但要知道,要去决的是那个策,策是第一步,决才是第二步。问题是,从策到决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抽烟的人都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知道抽烟有害就能戒烟或者戒烟成功吗?知是知,做是做。这是决与策在阶段上的转换。
因此,领导人所谓果断及时的决策,就是要自觉地促成从策到决的心理转换。是哪些转换,又如何转换呢?许多企业领导人,既不调查研究、分析论证,也不征求意见,靠直觉和脑子发热做决策,这就变成了鲁莽。但就决而言,鲁莽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就是决策的当事人不敢冒险、不敢承担责任,优柔寡断、犹豫摇摆。鲁莽是一个极端,胆怯是另一个极端,二者都没有果断及时的决。
从策到决的心理转换,不是需要更多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大的胆识。任何决策,哪怕你在马路边买一根针、一根线,都是有风险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但换句话说,它也在追求风险,而利润就是对风险的回报。有风险、冒风险,并不是因为我们懒惰,也不是因为考虑不周全、方案不周全,而是因为理性有缺陷!理性(即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征求意见等)只是下决心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就是:没有考虑透,我当然不好下决心,但就算是考虑透了,我还不足以下决心。
那么,什么是下决心?怎样才足以下决心?我们知道,一个策正确、准确、科学,这还只是它事实判断的方面。与此同时,策还有其另一方面——价值判断的方面,也就是还有一个值不值、要不要、敢不敢的问题。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就像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所谓下决心,也就是对正确准确之策的价值意义、值不值、要不要、敢不敢的自觉、主张和担待。任何决策都有风险,有风险靠什么扛?就靠个人的信念扛!已经经过充分论证了,上这个项目还是有风险。有风险怎么办?有风险我们就“赌”它一把,赚就赚了,亏,我也认了!试问,不这样,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张瑞敏说,“有50%的把握就上马。”就是说任何决策总是面临二难选择。让我们设想A、B两个方案。选A方案,可能赚一千万元,也可能亏八百万元;选B方案,可能赚1亿元,但也可能亏八千万元。那么,怎么办?我们再论证一下吧!你再论证,A胜负的可能也是个50%,B也是胜负各半——谁也不保证成功!那么,这个时候,能怎么办?这个时候,你把1%的胆识加到B上,B优于A的可能就是51%,你把11%的胆识加到B上,B优于A的可能就是61%,使得B优于A、选择B而不是选择A的,是更多的胆识,而不是更多的知识。“50%的把握”就是说,科学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另一半的问题,要靠胆识来解决。
西蒙说,理性是有限的。这是西蒙对决策科学的重大贡献,并因此获得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西蒙没有能够指出,理性有限到什么程度?
笔者不可能穷尽关于该问题的所有论述。但就目前所能看到的而言,我认为,张瑞敏对这个问题的说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贡献都是最大的。到什么程度呢?到50%、一半的程度!此外,理性既然是有限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弥补它的局限?我认为,弥补理性局限的,一个是直觉,另一个就是心理意志方面的胆识。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家决策,尤其是创业决策,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能力。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可以替代的,唯有这个在两可之间、胜负各半的情况下敢于冒险的胆识,是不可以被任何人替代的。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