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蓉
近日,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商美国百思买公开表示,百思买的首家中国品牌店将于本月的最后一周在上海试营业。届时,国内家电连锁商将正式开始与国外连锁企业同台竞争。虽然百思买的一家店面无法危及到国内家电连锁的地位,但百思买此次所带来的“与供货商采取先付款后拿货”、“促销员都由百思买公司雇用”、“产品按种类而非品牌进行陈列”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国内连锁旧有的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百思买目前在中国市场所实行的这些模式还只是一种尝试,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考验。但这种新模式将促使国内家电连锁的竞争理念开始升级。
IT数码影音占主流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首家百思买门店共占的四个楼层中,电脑、数码、家庭影音这三大类商品占到60%左右。
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在百思买中国第一家门店开业后,它与同在上海的国美、苏宁在短期内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正面冲突。百思买首先通过产品布局的不同来与国内家电连锁形成差异化,其重点放在数码产品和IT产品,而国美、苏宁则主要是家电卖场。
百思买中国区总裁吕维民表示:“数码、电脑产品在北美市场一直运作得很成功,百思买可以通过全球采购的优势,优先与国际IT巨头进行合作。”
中国家电资深分析师刘步尘认为,传统家电产品利润的逐渐下滑,迫使家电连锁企业也开始寻求另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国美宣布正式收购永乐后,在对未来的发展策略中就表示将加大数码、电脑等3C产品的比重。在明年,家电连锁开始从传统的家电产品的比拼开始延伸到3C产品。
按产品陈列不适合"国情"
吕维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思买将按照产品种类进行陈列,而非品牌。这样能够使得消费者更轻松地在不同款式、特性和价格中进行比较。”
苏宁电器华北地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认为:“按品牌还是按产品来陈列只不过是拿勺子还是筷子吃饭的问题,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苏宁在南宁的店面也采用的是按产品陈列的方式。”
康佳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刘丹认为:“百思买在北美占据了渠道的主导地位,一直是通过一次买断商品的方式与供货商进行合作,并不会再额外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商品完全按照店面的营销策略和如何有利于店面的总体利润来进行陈列。而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商与供货商一直处于博弈之中,国内渠道商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位置选择、场地大小的原始阶段,更多地需要依靠供货商来发展壮大。因此,以种类陈列商品的方式对于国内连锁来说目前还不现实。”
三星华东区数码产品市场总监祝之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思买通过这种方式把产品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后,随着今后店面的扩充,对毛利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另外,百思买卖场里的所有员工都由百思买公司雇用,实行非佣金制销售模式。吕维民认为:“这样可以保证促销员为消费者提供最中肯的建议,为他们寻求最适合的产品组合方案。”
刘步尘表示,其他国内家电连锁曾经也试图采用促销员由卖场统一派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减轻了供应商在资金上的投入,但会直接影响该企业的产品在卖场的销售,并不被某些厂家所接受。
尝试改变进场费规则
为了缓解厂商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国内连锁企业开始提出拒绝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的口号。
但这种进场费如今演变成了“择位费”。一位家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进场费’没有了,但以目前国内家电连锁按品牌经营的方式,一定会产生‘择位费’。”
相对国内家电连锁商与供货商产生的收费方式,祝之钰告诉记者:“在中国,百思买与厂商在收费上产生的费用只有端头费,即厂商对新产品要进行重点促销和推广时才会额外交纳此费用。”
刘丹表示:“百思买这种模式和北美采取的方式是一脉相成的,在北美,百思买店面里的定制商品占到销售比重的一半以上,通过与厂商买断商品的方式来进行合作而不发生其他费用,但这对厂家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百思买此次所带来的“与供货商采取先付款后拿货”、“促销员都由百思买公司雇用”、“产品按种类进行陈列而非品牌”的方式在中国还只是一种尝试,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考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的“巨无霸”,不仅仅会以差异化的模式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资本运作也将成为它快速圈地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十一点五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