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过去30年在IT界最大的两个创新,一个是数字化,有了统一的描述格,一个是IP化,有了统一的联通格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后端越来越集成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可能越来越本地化、个性化。
记者: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深圳还有一个“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它具体做什么事情?
张亚勤:微软整体来讲是一个软件公司,但有一个部门是专门做硬件的,包括鼠标键盘、Xbox、Zune,做硬件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以及服务。
记者:您最新写了一篇文章是《中国智造,慧及全球》,“智造”虽然“制造”不一样,但终归还是“造”。现在公司招进来很多大脑机器,如何让这些机器运作起来呢?
张亚勤: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找到这些最优秀的人才很不容易,进来之后怎么样把他们的潜质变成生产力,这相当的难。我们采取了几个方式,一是吸引了资深人士做新人的导师制,告诉他们怎样开发产品;第二是参加正式的培训;第三是轮岗制。每个新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可能导师和门徒岁数差不多,只不过来的稍早一些。我的导师是比尔•盖茨,在美国工作时每个月我们都会花一个小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找到人才,并让他们很快作出贡献非常重要,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年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我们的工作邀请基本上百分之百被接受,但现在遇到一些良性的竞争。整体来讲,这对整个生态系统其实很有好处。
记者: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创新。2006年,上到政府,下到一些小公司都在谈创新,您对创新的看法是什么?
张亚勤:创新是一个多维的、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文化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要成功,一定要很好地把创新结合起来。其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远远不够,必须要不断开发面对用户、文化、适合市场运作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去,特别是针对互联网。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有两个重点:第一是作为人才基地,开发的产品面向全球;第二是面向中国用户,有几个研究方向完全是在中国制定的战略,然后和中国的销售部门合作,端对端推向市场;另外,要和中国的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完全是美国文化的东西,在中国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完全是本土的文化,则可能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没办法发扬。所以,创新是多维的。
创新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承诺,创新必须是从上到下的,在任何公司里面一般工程师都喜欢创新,管理者都不愿意创新,大型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是创新的阻挡者,所以决策层一定要支持创新。
|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