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中国区总裁张钥谈新年度发展战略
“今年将加大在华收购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转型了5年,飞利浦终于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2006年,飞利浦全球盈利53.8亿欧元,比前年猛增87%。虽然卖掉半导体、手机等业务,给飞利浦全球迅速铺平了道路,但由于这部分竞争激烈的产品主要投资集中在中国市场,这对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其力推“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媒体见面会上,飞利浦中国区总裁张钥接收记者专访时坦承,转型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最大。2007年,飞利浦除了将在中国力推开放式创新外,今年还将在华加速收购步伐,以重塑在华核心竞争力。
力推“开放式创新”模式
南方都市报:有消息透露,飞利浦将在中国打造除了荷兰总部、美国纽约之外的第三个创新园区,目前进展如何?
张钥:该创新园区一期即将在上海落成,这个新园区不再只是飞利浦在华开发基地,还将成为医疗保健、时尚生活等领域的项目孵化器。目前飞利浦在中国有11个研发中心,每年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在4000万欧元左右,中国市场庞大,值得飞利浦迅速提供贴近市场的创新技术。我认为在中国研发的产品,通过大批量生产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后,能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从而提升飞利浦在全球的竞争力。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要求我们建立更为迅速的、针对本地市场的研发力量。目前,飞利浦每年投入4000万欧元用于11个研发中心的工作开展,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11000项,是五年前的10倍。创新,为飞利浦整个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方都市报:这个创新园区与飞利浦的研发中心不一样的是,将大力推广“开放式创新”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张钥:创新是一个流程,所谓开放式的创新指的是在这个流程任何一个阶段,参与的企业都可以进入或者退出,共同组织团队,各出人才,一起承担项目费用,并共同分享知识产权。我认为自主创新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太高,必须联合各界力量一起投入。目前这种模式在荷兰非常成功,我们荷兰的园区已经吸引了包括IBM等众多公司的参与。随着中国对知识产权的观念逐渐改变,我相信这种模式会越来越被接收。
出售半导体重设核心业务
南方都市报:我们留意到,在飞利浦刚刚宣布转型的时候,对外的宣传口径是集中于“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科技”三大领域,但是最近的宣传已经变成“医疗保健、时尚生活”两大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张钥:我们只是把核心科技放到了后台的位置,技术贯穿于我们医疗保健、时尚生活两大领域,因此这个调整并不说明核心技术不再重要,而是更加表明它贯穿一切业务。另外一个想法是,2006年,飞利浦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出售半导体业务,在这部分业务剥离后,我们的业务领域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南方都市报:飞利浦公布的2006年报显示,飞利浦全球盈利53.8亿欧元,比前年猛增87%。可以这样说,飞利浦在全球的转型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转型到今年,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何?
张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飞利浦的核心业务医疗领域,都是位于前三名的,在部分产品如监护仪、心血管治疗仪等飞利浦绝对领先,在时尚生活的照明产品,在华也是名列前茅的,很多大型的解决方案包括北京奥运会会馆的方案,都是出自飞利浦。
转型对中国业务冲击最大
南方都市报:尽管飞利浦转型取得巨大成功,但由于剥离了大部分在华的强势业务,如显示器、半导体等,在中国市场,飞利浦要如何再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并进一步深化全球的转型?
张钥:确实,飞利浦在全球的转型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是最大的,飞利浦转型的目标是剥离一些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领域的业务,转到医疗保健、时尚生活领域。众所周知,大部分消费电子的投资都集中在中国,放弃这些业务,无疑冲击了中国市场。目前,中国要在现在全球核心业务领域快速的增长,也要寻找另一种模式进行新的突破。
南方都市报:这种模式是什么?
张钥:在去年9月,我们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叫做“新事业成长部”的部门,会在中国探讨一些ODM模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会通过收购的模式进行发展。去年,飞利浦在全球完成了7个战略性的收购,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收购都没有发生在中国,今年在这个领域,会有一些好消息告诉大家。 本报记者 黄汉英
■ 链接
张钥印象
这个头发斑白,说话语速很快的台湾人在飞利浦有22年的工作经验,历任飞利浦台湾公司的显示组件销售经理、电子元件及半导体部门总经理、亚太区电子组件部总裁等职务。2001年1月1日正式上任飞利浦中国大区总裁,提出了“一个飞利浦”的概念,把小家电、照明、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系统五个事业部门中的人力资源、财务等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服务中心,总部对其垂直管理,在品牌的开发、人才的优化、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等方面则以公司整体形象出面,并大大改善了公司和政府的关系。
(责任编辑: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