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乐召回问题热水器
引发连锁效应,行业建立“召回制度”呼声高涨
包括万家乐与某外资知名品牌在内的热水器厂商,在日前均遭曝光产品质量存在缺陷。尽管该质量门事件随着相关厂商以“召回”或“免费更换”处理而暂告一段落,但亦引发热水器行业反思,对召回的实际执行,有利于整个业界的规范化逐步开展。
热水器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据悉,在被发现部分电热水器存在质量问题后,万家乐已经迅速召回了相关产品。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李涛表示,去年12月公司发现相关产品的电热水器的绝缘体有可能被刺破后,就已经在今年1月全部召回了240台问题产品。此外,卷入这次热水器质量门风波的一家外资品牌也发表声明,指“正根据用户档案对该批次已安装的117位用户联系免费检查及更换服务,并跟踪处理尚未安装的14台产品。”
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表示,“热水器不同其他家电产品,出问题则会造成很大的人身伤害,但目前的所谓召回过于零散,也过于依赖厂商自律。”
召回是变相体现“三包”?
万和集团营销总部市场部副部长李惠珍表示,热水器行业建立召回制的确是好事,而且若国家出台相关规定,也是应该的。“但(召回制)最终实行起来,可能会跟目前大家的设想有距离。”
她解释称,作为从汽车产业移植过来的概念,召回制的前提,是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竞争企业数量较少,而且政府管理较容易。“但这些条件在家电行业都不成立,家电市场中的企业数目庞大,而且良莠不齐,政府加强管理的难度也很大。”她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召回制出台,也难以杜绝杂牌厂商拒绝执行召回的可能。“这些厂商出了问题,仍旧会遵从打一抢换一炮的做法,消费者的利益还是得不到保障。”
更有不愿具名的厂商代表指出,所谓“召回”,也不过是把原本就存在的“三包”换个说法,宣传意味大于实质效应。“所以‘召回’并非灵丹妙药,只是让市场规范化的第一步。”
本报记者 覃羿彬 实习生 吴健良
观点
召回是厂商积极自保行为
按照广州市消委会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陈才兴的观点,虽然外界将召回解读为在产品出现隐患时的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具体规定,但从国外的例子都可以看出,大规模的产品召回总是发生在个别严重的产品故障发生之后。“从该角度看,召回的意义并不在于所谓预防,而在于能让厂商避免因不作为而在将来承担更为沉重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