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的国产平板电视是十足的买方市场,同类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如何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成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于是纷纷在技术上面下功夫。但是技术逐渐被大厂商吃透,市场竞争陷入了“同质化”的尴尬局面,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是电视厂商发展的关键。技术上难以突破,国产电视厂商想到了当年外资品牌的电视靠“贵翔引擎”、“8倍精密现象”、“100Hz逐行扫描”这些华而不实的噱头,一举占据市场大份额。于是国产电视也玩起了昔日外资品牌“炒概念、炒策略、炒口碑”伎俩,于是诸如“打印功能”、“刻录功能”、“双卡自由通功能”、“收音功能”、“双倍高清”、“双流媒体”、“六基色”、“屏变”、“屏稳”、“3G-USB”等这样的概念频频出现;炒策略如高端路线、蓝海战术;而炒口碑更是各出奇招。
在各种炒作之下,国产平板电视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005年震惊全国的“海尔门”事件,2006年的“诚信门”事件,2007年的“夏新液晶电视炸机惊魂”事件。从所有发生的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国产平板电视发展重点放在哪——不断炒作,还是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如果国产厂商继续炒作下来,很难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平板电视市场不会被重新被“定义”。
一、炒作牺牲了谁? 面对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概念、策略、口碑炒作,最无所适从的是消费者。平板电视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消费者要理解所有产品的核心技术,显然有些困难。利用概念营销,即是将新技术的关键作用简洁地提炼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新技术通俗化、形象化,以便消费者快速接受相关的高新技术产品这本来是十分适当到位的。然而,如今电视厂商的各种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仿佛消费者需要什么了,市场就能立刻提供什么,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研发。例如,面对消费者对眼睛健康的关注,“屏变”等名词就一夜间铺天盖地;随着“世界杯”的来临,“无线蓝波”、“刻录功能”就挤满了市场……
问题是,概念如此“丰富”的平板电视市场,消费者反而挑花了眼——许多精心编组的概念不仅没能帮助消费者理解产品的技术含量,反而造成雾里看花的结果。而且,并不是消费者付了更多的钱,就一定能享受到更多的好处。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概念并非货真价实,里面水分颇多。平板电视附加的功能看似很诱人,但真正了解后你会发现都是一些简单功能的1+1叠加,而这些功能通过其他途径也可实现。而且有调查报告显示,多功能产品的故障发生率往往要比功能单一的产品高出10%左右,并且附加功能多的平板电视在维修价格方面相对较高,维修速度也慢。目前家电维修培训跟不上技术发展,维修人员可以对付电视的普通“病情”,但至于如今多功能的“疑难杂症”,许多维修人员还是束手无策。附加功能价值不高,后期维修麻烦。事实上,名不副实的概念营销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侵权行为。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称,“我们的企业现在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各自炒作太严重,老说多少基色,让不懂技术的老百姓一头雾水”。他说,企业应该更关注自己的售后服务,不要过多再炒作这些。哪怕多炒作一些自己的服务,谈谈你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售后服务,而不要恰恰只炒作技术。
二、炒作是把双刃刀 所有的炒作是把双刃刀,刀刃即对准了对方,也朝着自己。附加功能的平板电视往往被定位于高端,而这些附加功能的增加可以被看成是高中低端产品的区分线,这些功能能够为厂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旦成功,厂商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皆知。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道理是不错!但别忘了前提是“酒香”。没有质量的保证,任何炒作只是能昙花一现,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在目前国产平板电视所有的概念炒作中,依据的是产品的某项特殊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技术含量,你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他也可以做到,同质化相当明显,真正有实用的“特殊功能”寥寥无几,能够拥有独特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个概念就像一座座空中楼阁,在没有技术支撑的前提下,迟早会倒塌。
(责任编辑:马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