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电业曾经是中国家电业“王牌”军,但在市场占有率下降、利润率锐减、核心技术缺失、价格战雪上加霜的现实市场语境下,正逐渐失去其炫目的魅力与光环。在可圈可点的国产彩电品牌中,海尔、海信、创维、TCL、康佳、厦华、长虹等都面临着来自行业整体性的核心技术缺失、利润率下滑和海外市场反倾销加剧的巨大威胁。
在国内电视面板生产线缺失、整个行业对外依赖度明显提高、行业必须依靠进口才能适应产品与市场转型需求、丧失话语权委屈生存的现状下,平板化彩电潮流的快速崛起加速了中国彩电业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危机——增效不增收、高端产品低端利润,各项成本上升,价格战频繁,这不能不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空心化与边缘化危机
中国彩电市场竞争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市场呈现液晶电视机独家高速增长,其它产品类型或停滞或衰减的局面,而各产品类型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有个明显的现象是,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比重趋稳,50英寸等离子达到了16%,第二季度甚至高达21.6%,而42英寸WXGA(符合中国高清标准)规格产品的比重迅速提高到26%,普通的42英寸VGA产品(标清)比重则首度下降到41%。与彩电行业结构发生快速变化相对应的是,整个彩电行业竞争环境今非昔比。
其一,内忧加外患,“空心”显现。 国外品牌加大了对国内大屏幕平板电视市场的竞争力度,给国产品牌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中国彩电行业在CRT时代建立的产业链优势,正在让位于新的平板电视机产业。
外资品牌依托上游资源整合优势,以超过国产品牌的频率和幅度发动价格战,所带来的结果是外资彩电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07年1-6月,外资平板大屏幕电视的降价幅度平均在10%以上。与此对应的是,外资品牌的平板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了50%。
其二,无序突围,接近“边缘”。
出口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中小加工企业,价格搅局让出口市场面临新一轮反倾销制裁。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胡敏谦指出,当前我国彩电行业正处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CRT显示技术转向平板显示技术的转型期,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布局FPD(平板显示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彩电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
尤其是2007年8月1日起,《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的颁布对我国全面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将切实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快速、有序地向数字化过渡,并为电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很显然,彩电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价值链的创新已开始引发行业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动作,而且彩电平板化潮流的纵深发展,既提升了产品的价值,满足了消费者高清晰、大屏幕的观看需求,还为创造新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中国彩电行业而言,又必须正视平板化带来的产业制造重心上移,使彩电产品的价值集中于面板之争。
但面对国内电视面板生产线的缺失,整个行业技术的对外依赖度反而提高,必须依靠进口才能适应转型需求,求生存大于求发展的行业现状,对平板化革命带来的彩电业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危机——增效不增收、高端产品低端利润不合理、恶性竞争仍然不断深入的现象。
中金亿观点 中国彩电业正在危机和波折中艰难前进。从营销模式上看,中国彩电企业与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区别仍主要表现为产品和利润的模式。包括中国彩电业在内的产业价值链中,我们的制造业一直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枣核型”;而国外企业的增值比率中,营销占到30%,研发占到40%,采购占5%,制造只占10%,分销占5%,服务占10%,典型的“哑铃式”结构。这是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缺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建议银行对彩电业的贷款所形成的资金回流要密切跟踪。防止企业利用回流资金购买核心技术,导致资金回收延期的危险。另外,核心技术转化一旦失败,银行资金就有损失的危险。银行应密切关注借款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风险,提高彩电行业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及时跟踪贷借款企业财务方面和非财务方面的不利变动。
银行在贷款彩电行业时应注意,国内彩电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行业内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资产抵押融资能力有限,没有技术支持的企业。最终会被大企业吞并,被市场淘汰。届时银行贷款的回收必然受到重大打击。
(责任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