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ar T* 1.4/50
Planar,这是个令人激动的名字。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博士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这是镜头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首次实现了在大光圈的时候提供无像散的像场,而且能对球面像差做出非常好的矫正的光学结构,这使得能以较大光圈拥有高质量的光学表现成为了现实,Planar也是现代标头的鼻祖,几乎每一支标头都是Planar结构的或者借鉴了Planar结构,部分Planar结构的镜头甚至被誉为人类所能达到的光学极限,从他们的表现来看,真算是实至名归。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Planar结构镜头都能达到光学极限的地步,Planar结构作为一个传统的设计,非常适宜于标准镜头,而往往标头都是最便宜的镜头规格,所以受光学材料和加工工艺成本的制约,常规的planar标头在全开光圈时候的分辨率往往并不能使人满意,需要收小两档之后,才能体验到它那卓绝的像质。
值得一提的是两支特别的Planar标头,一支是蔡司在1996年为了纪念Planar结构出现100周年推出的纪念版标头Planar 55/1.2,它才是当之无愧的标头之王,在全开光圈下就有着优异的分辨率和非常平坦的像场,各种像差也纠正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另一支特别的Planar标头则是1966年蔡司为NASA专门设计的Planar 50/0.7镜头,它搭载在阿波罗计划中的绕月探测卫星上用于拍摄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惜工本,得到的成像质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远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力极限。
而Planar T* 1.4/50 ZF则是由这支为康泰时C/Y卡口机身设计的Planar 50mm F1.4略做改动而来,它是蔡司Planar结构的代表作,在F1.4口径的50mm镜头中,它是站在世界之巅的王者。
Planar T* 1.4/50 ZF,实际焦距51.7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半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0.45m,光学结构7片6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长度45mm全重330g。
这支镜头承袭了广受好评的Contax C/y Planar 50/1.4的主要设计,但在使用的光学材料上略有变化,镀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ZF版的Planar T* 1.4/50实际上光学素质是要好于C/Y卡口的50/1.4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高了在F1.4-F2口径段的锐度,改善了大家都不是特别满意的最大光圈偏软现象,此外,这只镜头的成像柔和,色彩鲜艳饱满,分辨率高。F1.4和F2时成像素质优异,反差和分辨率略低,边缘部分有难以察觉到的畸变,从F2.8开始成像质量就令人非常惊讶,F4时候达到最佳,中心和边角都有高水准表现,对高光和暗部的描写准确,质感逼真,层次丰富。和尼康的AF 50/1.4相比,ZF 50/1.4在锐度和反差的匹配上显得更加流畅和游刃有余,色彩油润,而尼康AF50/1.4色彩则略有些干。
如果说硬要给这枚镜头找一个缺点出来,那就是它的焦外虚化有些生硬了,可相比它卓越的光学素质来说,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缺点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