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会责任感爆发,还是找理由加价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家电业代表的节能号召成了一个看点。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等家电业代表的提案、议案都与节能有关。
各大掌门人的号召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应景之谈。在同时召开的苏宁电器2008空调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提高能效比、推广新冷媒也成为苏宁以及包括海信、TCL在内的空调厂家主推的概念。
从以往“被动”推出节能产品到现在“主动”出击,家电厂商的节能号角背后究竟仅仅是社会责任感的爆发,还是隐藏了更多的东西?
节能减排上演“空调突击”
谈到节能,家电产品中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空调。“两会”期间,关于家电产品节能呼声最高的提案无疑来自海信董事长周厚健。
关于节能,周厚健算了一笔账。据最新的模拟测算,以平均每台空调功率3500W,平均每年(夏季加冬季)运行200天,每天连续运行8小时计,一台能效比为2.6的五级能效定速空调一年耗电5600度。如果换成能效比3.3的五级能效变频空调,则1台1年可省电1508度。也就是说,全国居民用电按平均0.5元/度计,则1台空调1年可省电754元。
他认为,如果将定速空调的能效入门标准提高到3.2,并将每年2177万台的五级能效定速空调换为五级能效以上的变频空调,则一年可省电328亿度,总体节省人民币164亿元。
事实上,关注空调节能的决不仅仅是海信一家。在苏宁电器日前召开的2008空调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提高能效比成为了厂家和商家共同的话题。
苏宁方面表示,高效节能和新冷媒的推广将是苏宁进行空调采购和市场销售中主推的重点。据悉,苏宁2008年全年空调采购计划对能效比采购比例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计划,加大了4级及以上高能效空调的采购比例达到了70%左右,后期在销售中也将对购买高能效空调的顾客实施电费补贴。
来自GFK的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中,五级定速空调的占比达到50%,普通非节能空调依然是市场的多数。那么空调厂商为何抛开低价策略,开始抓住各种场合力推价格更高的节能空调呢?
涨价的最后遮羞布
自2006年、2007年以来,空调业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就是涨价。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空调在2006年夏季曾经直接上涨了20%左右;2007年,整个白电产品在厂家的结构调整中又不知不觉上涨了10%左右。
在过往两年以铜价作为涨价依据的空调行业,2008年伊始就似乎被更多的涨价理由“捆绑”在了连续第三年涨价的战车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继2007年全年CPI创最高纪录后,2008年1月份CPI指数再创11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与空调产业相关的铁矿石价格上涨65%,带动钢材价格飞涨;而国际原油价格也突破每桶100美元。
国美电器空调流行趋势发布会上披露,2008年白色家电行业“公认”的三大涨价原因:一是白电用的铜、钢等材料较多,而这两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8%左右;二是原油价格上涨,石油制成品价格上涨,并且还使运输能源成本进一步上升;三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薪资增长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也使家电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
在如此“顺理成章”的涨价理由面前,涨价几乎已经是2008年空调价格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在春节之后,就有海尔、美的、松下、奥克斯等品牌直接作出了幅度为5%-7%的涨价行动。而2006年空调价格上涨时,一度以反对涨价形象出现的连锁卖场到了2008年也已经放弃了反对的立场,纷纷发布报告承认2008年空调价格仍将上涨,只是表示会以大单采购等形式短期平抑价格。
不过,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直接的刚性价格上涨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结构性涨价也就成为厂商最愿意提到的名词。如果厂商销售的是更节能甚至更环保的中高端产品,那么,涨价也就成为无可厚非之事。至于上涨的价格中,多少用于提高能效比,多少用于冲抵上涨的成本,又有多少为厂家贡献着更高的利润率,可能也只有厂家自己能够知道了。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空调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为厂家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回报,空调业作为家电行业,其利润水平也远没有到暴利的程度,这种利润水平的提升只能算是行业向正常利润水平的回升。不过,不管怎样,面对敏感的消费者,节能无疑在一次次涨价之后,充当了一回遮羞布的角色。
乱中上位的机会
全线的价格上涨对绝大多数厂家都是利好消息,但事实上,一些更有雄心的企业想到的并不仅仅是应对成本上涨、提高利润这么简单。
为提高节能水平,国家一直有在2009年提高空调能效比的计划,根据业内普遍的看法,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将空调的能效准入门槛从目前五级能效比2.6提高到目前的二级能效比3.2。由于目前二级能效以下的高能效空调占到了总体市场份额的80%,能效准入门槛的大幅变化无疑可能会给目前稳定的空调市场格局带来一定的变数。
以海信为例,其此前主推的变频空调在节能方面走在定速空调前面,但由于价格更高,在国内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空调能效比的提高很可能给变频空调的市场突破带来机会。
据制冷专家北工大教授李红旗此前介绍,随着能效比提高到一定水平,定速空调面临的成本上涨压力将高于变频空调,这意味着定速空调的成本即使不会更高,原有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也将大大减弱。
业内人士认为,以格力、美的、海尔等现有空调巨头的技术实力,现有的领先巨头在节能、变频等技术方面肯定也有自己的储备。不过,对于追逐者来说,变化带来的机会肯定多过不变,这也许正是海信、科龙、志高等品牌同样对能效比提升大力呼喊的原因。本报记者 朱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