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趋势敏感度不足,分析解读资讯能力差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非公经济的“两个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然而,已经经过30年发展沉淀的中小企业,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发展之路走的异常艰难。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与会代表们也纷纷对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建言献策。当信息化被提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时,企业信息化将为企业带来一个突破瓶颈的大好机会。
发展中的困惑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正在逐渐显现。
以家电行业为例,1992年有4万多家企业,到了2002年,只剩下400家左右;到2007年,仅仅剩下100家上下,幸存率不到0.3%。如果家电行业的经历是一种缓慢的蜕变,那2007年广东近千家鞋企的倒闭事件则以爆发式的方法凸显出中小企业的种种弊病。
“中小企业自身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分析不清宏观环境,不能及时跟进市场趋势和变化,追逐订单以兑现眼前利润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使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薄弱。”定位于中小企业门户的一大把网站总经理林娟如的观点一语中的。
林娟如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中小企业主往往忽视对市场趋势环境的解读。“看不清宏观走势,不了解市场上发生了什么事,还有这些事与自己企业的关系。这样就无法在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中去把握真正的商机。”
信息化投资普遍偏低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近日表示,中小企业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逐渐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阶段。因此,如何正确利用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服务,成了企业主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基本度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但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
“由于中小企业很多方面能力的孱弱乃至缺乏,尤其是在市场经验和现代经营理念上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根本性的扭转。如何提升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敏感度及如何提高对所掌握资讯分析解读能力,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须突破的两个瓶颈。”林娟如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信息化成提升契机
日前,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中也显示,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扩大销售能力,从而开发和维护新老客户,并有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国务院信息化推广应用组的赵小凡司长认为,在今后5年时间里,超过90%的中小企业将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小企业不但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务、订单、支付,包括现代物流。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网站,如“一大把”、“中企动力”等等,网站基本以帮助中小企业解读宏观环境变化、透析资讯所体现和预示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帮助中小企业及时准确地拟定应对之策为主。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网站会越来越多,涉及面也将越来越全面。“资讯的到达率只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深入来看,中小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资讯的分析能力。”林娟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