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的名词,但是对于何为“山寨机”,很多消费者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山寨机”从字面来解释:山寨——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成功的成本控制和分销手段的灵活,导致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1/3。目前,“山寨机”的侵蚀领域越来越广,“山寨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手机一方面,PSP、笔记本电脑等越来越多的商品成为了“山寨”新的市场。连蓬勃发展的液晶电视机领域也出现了“山寨机”的影子,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山寨机溯源
“山寨机”这个称谓最初起源于手机行业。现在人们所说的“山寨机”,大多指的手机产品,具体所指就是利用联发科的主板做出来的小品牌的手机产品。
从90年代初开始,家电和通讯企业纷纷筹备上马手机项目,为了避免重复投资,199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手机生产厂商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的牌照许可,行内称为手机牌照许可制,一个厂家要想取得手机牌照,门槛非常高。
牌照制度使得手机生产牌照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所以市场中涌现出许多无牌照手机,这就是当时被称为“黑手机”的产品,“黑手机”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泛滥的,那时候的“黑手机”基本都是采用韩国的方案,机器故障率高,系统不稳定,
2003年底,采用台湾联发科(MTK)手机芯片的非智能手机使用解决方案出台,因为采用该芯片制造的手机质量和功耗不错,软件完整,相比其它的手机芯片,具有价格便宜、功能完备、升级迅速的特点。用别的芯片,一般是6~9个月甚至是12个月做出一款手机,而采用联发科(MTK)手机芯片,最多是3~6个月,就可以做出一款手机。最重要的是,它极其便宜,一套这样的手机芯片,在深圳只卖300~400元,由此,联发科手机芯片成为黑手机平台之王。2007年,联发科(MTK)所公布的手机芯片出货量就达到5000完片,随之黑手机的出货也大增。
2004年,国家将手机牌照的审批制度改为核准制度,并规定手机生产的核准权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核准制相对于审批制而言条件大大放宽,但仍需满足三个主要条件。
2005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按照规定,手机生产企业需具备三年以上经营历史、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才能取得牌照。之后,一批新兴手机商纷纷加入,国内获得“通行证”的企业迅速膨胀,迄今已将近百家规模。
2005年11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开始了清剿黑手机行动,其范围包括走私、非法生产、经营冒牌、拼装和翻新手机等。
但是,随着手机生产牌照审批制的放开,市场中已经没有黑手机这个概念了,大厂给这些拼装手机安了个“山寨机”的蔑称,这些手机的外形通常与一些知名品牌的热门产品相似,大多基于廉价的
MTK平台,外观新颖、功能全面、价格低廉,但做工粗糙、质量平平,没有正式的品牌,有些甚至是打着Scnyericcsun、NCKIA、SAMSING这样的擦边球,这些手机通常被冠以山寨机的头衔。
截止到2007年末,据统计,国内“山寨机”的产量已达到1.5亿部的规模。
(责任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