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来,方正科技可谓看点连连。先是上半年财报在业界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风波:在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49%的同时,营业收入却反而下降4%,作为主业的PC业务,更是同比下滑了11.36%。上半年财报引起的舆论关注还没有平息,9月5日又抖出一个新闻猛料:原联想集团副总裁蓝烨空降方正科技,担任总裁一职。
在国内的IT圈,方正科技算得上是个“多事”的企业。而最近这一系列事件,则让方正科技的企业特征表现出了三大“怪圈”:高层管理人员的频繁换血,却没有导致方正科技的停滞不前;营业收入的降低,却带来利润的走高;坚守PC主业,却又不肯以价格战的方式去扩大市场份额。如果对这三大怪圈进行深层解读,我们会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方正科技。
高层变动频繁与长期稳健发展
在国内的IT圈,方正科技给人的一个印象就是: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不到十年时间,冯沛然、祝剑秋、赵威、时西忠、周险峰、蒋必金、祁东风等人,轮番登台,加上此次空降的蓝烨,已将近十人。频繁的高层变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肯定会带来不少负面作用。——对于“明星CEO”现象很普遍的IT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我们很难想象,杨元庆离开联想、郭为离开神州数码,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结构性伤害。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频繁的高层变动,却没有妨碍方正科技的稳健发展。即以高层变动最为厉害的2000年前后两年来看,方正PC恰好是从那时起成长为国内PC市场第二名,并跻身亚太十强。在随后的日子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方正PC基本稳健地保持着这一市场地位。高层的频繁变动和业务的稳健发展并行不悖,对于这一奇特现象,业界有人称之为“方正现象”。
其实,如果做一仔细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方正现象”的出现并不离奇。在IT产业,明星CEO现象显得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以PC为代表的IT产品,在十年前还作为高科技的代名词,收到全社会的追捧和关注。附带而来的效应就是对其领军人物也赋予了许多光环,将其作用做了夸大。但IT企业的本质毕竟还是“企业”二字,在IT褪去不必要的光环、发展为一个成熟产业的今天,这一特征变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一个企业越成熟,就离“能人政治”越远。成熟企业,其发展主要靠一套完善的机制来推动。在这一机制下,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但离开任何人,这套机制依然能够良性运转。在高层领导团队,也是靠整个团队来领导企业,而不单纯依靠某一个人。
有记者问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此次蓝烨空降方正科技,是否希望蓝烨能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带领方正科技走出新的道路来。方非常直率地回答,方正科技从来不缺战略,需要的是执行,此次选择蓝烨,看重的就是其多年的产业经验和良好的执行力。
方的这一回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方正现象”的本质内涵:方正科技已是一个成熟运转的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核心作用在于其强大的执行力。
营业收入降低与净利润走高
如果对方正科技2008年上半年的财报作一解读,将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首先从利润的视角来看:方正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89 亿元,同比下降4%;但利润却同比上涨3.49%,实现净利润9268万元。
今年,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从产业经济来看,则波及到了IT产业,——尤其是消费类PC;从地域经济来看,则波及到了中国经济,国内出现中小型制造企业倒闭潮。在整体产业低迷的情况下,方正科技一方面是顺势而为:营业收入随着整体产业环境的低迷而低迷;另一方面却逆势而动:不但没有出现亏损状况,净利润反而走高。现在,大家都在谈论“IT寒冬”,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过冬的最好棉袄就是充裕的资金了。在特殊时期,利润的确远比营业收入重要。
而此次方正科技的利润能够逆势上涨,则不能不谈及其业务结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方正科技的净利润 9268万元中,之前并不为外界关注的PCB(多层电路板)业务,上半年贡献了4163.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06%,占方正科技上半年净利润的45%。PCB作为芯片级产业,其高技术含量为方正科技带来了高回报,并使得方正科技的整体业务结构得以优化,向高端延伸。
在其贡献绝大部分销售收入的PC业务中,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PC业务上半年收入为30.81亿元,同比下滑了11.36%。但在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其笔记本的销售却增长很快,在刚过去的二季度,同比增长率达到了55.7%,远高于国内市场46.3%的平均水平,并进入国内笔记本市场的十大品牌阵营。如今,PC产业有一句话,“得笔记本者得天下”,笔记本已经成为PC产业的重中之重。面对蓬勃兴起的中国笔记本市场,跨国品牌形成了群体夹击的打压态势,再加上产业的整体低迷,民族笔记本品牌今年的生存环境非常困难。比如,在笔记本领域风头较旺的海尔笔记本,在刚过去的二季度,销量同比下滑约20%。在这双重压力下,方正笔记本能够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实属不易。
当然,“规模制胜”是目前PC产业竞争的一个共识,对于方正科技来说,怎样尽快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也是当务之急。此次蓝烨空降方正科技,虽然还没有和媒体正式见面,谈论自己的“施政方略”,但据知情人透露,方正科技已经提出了自己“三步走”的目标:用3到6个月的时间,止住下滑趋势,销量得到提升;明年底,要恢复到2007年的地位;再通过2-3年的时间,再次成为国内市场第二。
应该说,在跨国品牌云集中国市场、笔记本成为新竞争焦点的今天,方正科技面临的挑战很大,重新夺回第二宝座,其困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十年前从跨国品牌手中夺回台式机话语权。但如果成功的话,方正科技的企业生命将迈入另一个高度和境界。
坚守PC主业与不打价格战
这两年,方正科技一直“绯闻”不断,先是传出戴尔收购其工厂的消息,后来又有海尔入主的传言。这后一传言尤盛,当时很是为各大媒体所津津乐道了一番,并且就双方整合后的结果做了各种预测;而在中关村的海尔电脑销售店,今年上半年还有销售人员以“海尔要收购方正电脑”来证明海尔电脑的实力,以期打动顾客。
最近,随着两位前联想高管空降方正科技,有人又开始“联想”了。去年Acer以7.1亿美元购并Gateway成功,并进而连环收购了欧洲PC市场的主要品牌PB,通过这一系列运作,将联想从全球三甲的宝座拉了下来,自己取而代之。因此,业界盛传联想正在寻找新的购并对象,以期尽快杀回前三甲。考虑到这一背景,坊间传言联想将收购方正科技,虽然有些吊诡,但这种舆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对于购并传言,方正科技在各种场合都极其明确地表态:方正在PC业务投入了巨大资源,PC是决定自身生死线的问题,方正不会放弃PC业务。与这一言论相配套的是其产业链实力的打造,品牌议价能力的提升,与上游伙伴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日益巩固——不仅跻身微软全球合作伙伴20强,而且成为鲍尔默访华的唯一签约合作伙伴,同时成为英特尔的LHP(Local Hero Program)合作计划之首。
而方正科技对PC产业的坚持,从此次蓝烨空降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据悉,此次并非只有方正科技一家在争夺蓝烨,戴尔、惠普、海尔也都向蓝烨伸出了橄榄枝。而蓝烨对自己选择方正科技的说法是,个人更喜欢民族品牌一些。不过,明眼人不难看出,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情感因素虽然会起一定作用,但影响毕竟有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能否通过这一职业经历而升值。在9月5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道出了玄机:全球范围内,PC产业都处于购并震荡期,而方正科技坚持PC作为主业,这一承诺给蓝烨吃了最大的定心丸,使其可以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而不必担心:自己踌躇满志,企业资源支持却难以为继,甚至发生企业被收购的尴尬局面。
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方正科技一面将PC作为主业来坚守,一面却不愿以价格战这一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去扩大份额。以这两年在国内市场扩张迅速的惠普来说,其产品平均价格下降得非常明显,如今已下滑到4300余元,比方正电脑的平均价格只高出400元左右。而在全球范围内,戴尔为了阻击惠普,也大打价格战。PC产业已成为一个超级成熟的产业,此前笼罩在其头上的高科技光环已经消退。在某种意义上说,价格成了用户做购买决定时最为看重的因素。而方正科技却在多种场合表示,不会主动挑起价格战,在今年的暑促发布会上,也明确地表示不以价格战去完成任务,而是以价值战去代替价格战。
“价值战代替价格战”,坦率地说,这样的“官话”难以打动人。但其隐含的真正内涵,却值得我们好好探究。几天前,戴尔发布了其2008年度Q2业绩,毛利率从上季的18.4%下滑到17.2%,净利润率也由4.9%降到3.7%,而其运营费用已降至最近六个季度来最低的水平。戴尔的Q2业绩发布后,股价跳水14%。尽管随着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的提升,PC的成本可以有效下降,但是,降低到一定程度,成本的刚性效应就会显现出来。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获得市场格局的优势地位,固然是企业运营者需要考虑的,但是,股东利益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这就决定了,价格战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法难以持久。
因此,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从价格战向价值战的理性回归,并非是句空话。方正科技坚持不打价格战的作法,一方面体现了“追求合理利润是一家企业生存的基本伦理”;另外也可以解读成,当激烈的价格战开始理性回归之际,也就是方正科技这样的民族品牌开始迎来新一轮发展春天的时机,因此,对于不打价格战的坚持,反而有可能使方正科技以不变应万变,并获得择机反击的主动权。
在国内IT圈,与联想“风风火火闯世界”有所不同的是,方正科技似乎很少做出特别惹眼的举措,但一直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整个业界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这使得方正科技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怪”,现在,通过对于其身上三大“怪圈”的解读,也许我们能够更好地看到一个真实的方正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