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上半年电视市场统计数据出炉,表明国产品牌等离子电视在上半年的销售中,有史以来首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品牌。因此,有国产等离子电视生产企业负责人便非常乐观地认为,国产等离子领域已经击败了外资等离子品牌,大获全胜。
上半年等离子大获全胜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整体液晶电视销售中,进口品牌、国产品牌销售量占有率分别为56.22%和43.78%。外资等离子电视品牌整体销售市场占有率为44.39%,比去年同期的74.38%暴跌三成;国产等离子电视品牌整体市场份额则从去年上半年的25.62%飙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5.61%。
对于等离子彩电有史以来首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品牌,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液晶电视“快速大屏幕化”趋势截然不同,等离子电视呈现“小屏幕走俏”态势。由于中国市场上的32英寸等离子电视基本以国产品牌为主,外资品牌则主要集中在42英寸和50英寸产品上,所以,本土等离子电视销售暴增。“等离子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幅度和销售占比会越来越大,我认为三年之内将超过液晶电视。”四川长虹郑州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耿开华表示,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出核心的等离子屏;二是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已经分清了等离子的性价比远远要高于液晶。
据了解,除长虹高举等离子大旗外,海信、TCL、创维等国产品牌也在加大等离子电视的生产投入。
等离子是“非主流平板”
真的像这位企业负责人说的等离子会在三年内超过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吗?国产品牌真的能彻底超越外资品牌吗?我国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不这么认为。
刘步尘出示了一组数据:2007年,全球销售平板电视约7900万台,其中近90%为液晶,等离子销量不足1000万台;国内市场销售平板电视约800万台,其中等离子80万台,约为液晶销量的十分之一。“上述数据说明,和液晶相比,等离子属于不折不扣的‘非主流平板’。”刘步尘表示,全球“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格局的形成绝非偶然。综合多项功能指标来看,液晶表现确实比等离子要好——虽然在少数指标上等离子优于液晶,如动态响应速度。但是,总体来看,液晶优于等离子。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液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等离子。
刘步尘说,实际上,全球主流彩电厂商大多将液晶作为主导产品来发展,比如索尼、三星、LG、夏普、飞利浦,以及国内主流彩电厂商,把等离子作为主导产品来发展的,只有松下、日立等少数企业。实际上,松下、日立等传统等离子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等离子产业的投入力度,反过来加大对液晶产业的投入,正是看到液晶电视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刚刚发生的事实是,8月份,LG正式宣布退出等离子领域。一直以来,LG都扮演着全球最大等离子面板供应商角色,国内多数彩电企业需要的等离子面板由其供应。
为什么LG选择退出等离子领域?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彩电企业似乎有意回避。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对“LG退出等离子领域”的解释竟然是“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显然是没有读懂LG退出的原因。”刘步尘说。
不转变观念再好的产品也被做死
刘步尘直言:“我对国产彩电企业发展等离子的忧虑,不仅在于等离子‘非主流平板’身份难以改变,还在于国产彩电企业带着液晶价格战的思维做等离子。在我看来,如果国产彩电企业不从经营观念上彻底大转变,再好的产品也有可能被做死。”
2005年之前,国产液晶一枝独秀,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4%以上,留给外资品牌的空间不足30%。三年下来,形势完全颠倒过来了,国产液晶成了30%。为什么国产液晶会节节败退?刘步尘认为:
一则国产液晶企业始终不愿意构建产业链条,总幻想没产业链优势也能做大做强,结果导致每使用一块面板都要向台湾及日韩企业购买,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成本居高不下。二则缺乏品牌优势的国产彩电,销售不畅便开打价格战,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导致他们宁愿多花钱买外资品牌,也不愿意少花钱买国产品牌。
三、四级市场一直被视为国产品牌的领地,现在,这种局面也在改变。2006年以来,外资品牌不断加大三、四级市场的开发力度,市场份额提升很快。国产品牌则节节败退。
可以说,以上因素的不断累积,才导致了国产彩电今日危局。“国产彩电转投等离子,怎么看都有无可奈何的意思”。“当全球已经形成‘液晶是平板主流’的观念时,中国怎么可能由等离子一统天下?等离子承担不起振兴中国平板之大任,希望国产彩电企业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刘步尘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