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电业的日子“苦”。原材料上涨,人工支出增高,渠道的强势又侵占了已经为数不多的利润。出口不旺,内需不畅,除了行业的重新整合外,还需要新的赢利来应对这一轮的经济调整期。
受次贷危机影响,各国消费信心下调,反倾销大棒的阴影让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家电企业无法将出路寄托在国际市场上。
国内市场节节增长,但国美、苏宁等渠道商过于强势,虽在终端实现了销售的规模,但留给家电企业的利润经过挤占之后所剩无几。
在改革先锋的广东,最近出现了一种经营性家电租赁的新型渠道模式,这为家电企业找到了一个新的终端渠道,并为打破传统家电卖场终端渠道的利润垄断,提供了一个契机。
租赁业的行业想象
“最新的办公设备和够档次的办公环境对广告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会极大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官先生所在的广告公司因办公设备更新速度快而在圈内小有名气。官先生说该公司并未因此而花更多的钱,因为这些设备,包括电脑、复印机、桌椅、家具等,都是租来的。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破解内外困局的必然选择。租赁消费成长空间巨大。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租赁业在国内的发展表示乐观:租赁服务对“启动内需”来说是一把“新钥匙”;对“发展三农”来说是一个“助推器”;对“产能过剩”来说是多了一个“流通渠道”。他说,面对产能过剩,美国的解决之道是开拓租赁业。至今美国的租赁业绩还占GDP的30%左右,而中国的租赁业绩仅占GDP的1%-3%,这就意味着,对国家来说,这是一块“大蛋糕”。
租赁已不仅仅起着“拿明天的钱今天用”的融资功能,它更多的是在发挥加速现金流动、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财务报表、实现合理避税的理财功能和制造厂商在拓展客户、回笼货款中强劲的促销功能。
给家电业带来益处
蓝博智业营销机构首席顾问赵为民表示,从家庭到企业、事业单位,中国积压着大量利用率低的家电、家具、设备、汽车、工具及用具。以2006年数据为例,这年底,全国乡级以上的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累计总值达33276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全国商业、乡镇企业的库存,其总值已逾7万亿元。发展实物性租赁是把“死货”变成“活钱”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调动社会上大量闲置的财产、调剂余缺、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的一条重要通道。
对家电厂商来说,同租赁公司打交道好处多多。多一条渠道,不仅可以数倍地拓展客户,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由租赁公司出面打点一切,满足最终客户诸如短期租赁、长期租赁、以租代售等各种需求,自己可以专心搞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同租赁公司打交道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一次性地回笼了货款。既增强客户的购买能力,又增强了企业再生产能力和占有市场能力。
借助有实力的租赁公司的采购渠道,家电企业能顺利进入租赁市场,一来可以借助“新业态”制高点,迅速地在终端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最经济的方式参与到国内市场的建设。
风投看好连锁租赁
2007年底,实业家蒋洪伟以“不是船靠岸,而是岸靠船”的逆向思维,以“资产消费化,消费资本化”的经营理念,在专业机构调研国内外租赁业的基础上,投资成立了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电、家具、灯饰、汽车、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械、儿童用品、数码电子、奢侈品等九大品类产品的专业租赁服务公司。
邦家的目标消费群体分为私人租赁与集团租赁,私人租赁细分为新婚、新装、新居人群、流动人口的白领阶层、境外在华的商务人士等;集团租赁细分为三星级、四星级、经济酒店、新开办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
邦家的初步计划是今年在广州市开设两家旗舰店,3年内在一线城市开设15家直营旗舰店,5年内开设50家直营连锁旗舰店及50家中心店,初步在全国一线城市形成品牌效应和连锁规模。邦家提出“六星”服务,从租赁到维修,从设计到风水,依靠“一站式”的管家型服务,提供家居解决方案。
邦家的消息通过有限的渠道传出后,吸引了十几家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意向。业内专家估算,国内租赁市场的交易额有望达到上万亿元人民币,利润空间接近千亿元。
邦家租赁在渠道上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租赁连锁店”的概念,这对于解决国内租赁业的“小、弱、散、乱”的局面提供了一个富有针对性的方案。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认为,邦家租赁模式的出现,将会改写目前竞争激烈的家电业格局,有利于打破垄断霸权,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17F2)
(责任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