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惨跌的国美电器(00493,HK)终于迎来绝地反弹。该股昨日收盘飙升20%,报收1.80港元,最大涨幅一度达到36.7%。其他中资消费股也在昨日大幅上涨,百丽国际 (01880,HK)劲扬12.5%,中国动向(03818,HK)弹升11.26%。
“点燃”中资消费股反弹热情的正是投行高盛昨日发布的一份唱多报告,该行称,“过去两个月的股价大跌实际上是为投资中资消费股创造了罕见机会”。
10月高盛唱空消费股
10月初,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身价第三度问鼎内地首富。然而,中资消费股的价值重估风暴也是自10月初开始愈演愈烈。当时,恒生指数对应的2008年预期市盈率约为11倍至12倍,而经过9月大跌的中资消费股的整体估值则还在20倍附近徘徊,市场上有关中资消费股高估值的争论随之泛滥。
而伴随着如潮的抛盘,包括高盛在内的大行也都在坚决下调公司目标价或者投资评级。当时,高盛一次性下调了多只消费股的目标价,并给出大同小异的理由,“(下调评级或目标价)为了反应风险偏好的下降,尤其是对非必需消费品类股份”。其中,高盛将金鹰商贸的目标价从8港元调低至7.40港元;将银泰百货(01833,HK)的初始评级定为“卖出”;该行还将茂业国际 (00848,HK)的目标价从2.40港元下调至2.00港元。而明星股国美电器则遭中银国际大幅削减目标价,从原先的4.50港元调低至1.26港元。
一面是高PE被质疑,一面又被大行唱空,中资消费股的10月十分“凄凉”。国美电器在过去一个月大跌33.33%,该股前10个月的累计跌幅为69.8%,远大于同期恒生指数49%的跌幅;金鹰商贸(03308,HK)跌36.6%;龙头股李宁 (02331,HK)也有30.7%的跌幅,全都跑输同期下跌22.47%的恒生指数。
11月高盛空翻多
“股价大跌后的估值重现”似乎已经成为各家大行空翻多的共同“论据”。
高盛在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很多中资消费股在过去一周创下新低,虽然预计内地消费需求增长将于2009年放缓,但支撑中资消费股行业增长的基础因素并没有因为相关公司股价的大跌而改变。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惊呼,“(消费板块)股价的大跌实际上是创造了罕见的投资机会”。
以国美电器为例,高盛指出,经过一轮股价调整之后,国美电器2008年及2009年市盈率仅为6倍和5倍,估值相当吸引。至于困扰国美股价的可转债问题,高盛表示,国美电器将能够应付将于2010年到期的46亿可转债,因为这家公司目前拥有14亿港元的现金,并有1亿元人民币的自由现金,另外,高盛预计国美电器2009年的现金盈利将达到26亿元。而至2010年5月以前,国美电器的现金总量将达到58亿元,足以应付可转债问题。高盛指出,按照2009年11倍市盈率估算,国美电器的目标价为3.20港元,而该股也成为高盛中资消费股的首选股份之一。
除了国美电器之外,中国旺旺(00151,HK)、百盛集团(03368,HK)及百丽国际(01880,HK)也在中资消费股首选名单之列。此外,高盛还将金鹰商贸的评级从“中性”调高至“买入”,并看好中国动向 (03818,HK)和波司登(03998,HK)。高盛认为,支持内地消费企业增长的因素包括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具系统的零售网络持续发展以及龙头品牌继续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家公司的评级获调升,但高盛还是根据股价表现将个股的目标价进行了下调,其中中国旺旺目标价由4.20港元下调至3.50港元;百盛集团由12.60港元下调至8.30港元;国美电器的目标价则从5港元调低至3.20港元;波司登由2.50港元调低至1.70港元;中国动向目标价由3.70降至3.30港元。
记者观察
大行们开始忙活“空翻多”
自从恒生指数在10月27日盘中创下10676点的5年多新低之后,不少国际大行都在忙活“空翻多”的研究报告。
10月29日,曾在去年11月高喊H股见顶的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已将H股的投资评级从减持调升至增持,并预测中资股将是未来全球股市的反弹急先锋。10月30日,美林也在其新兴市场策略报告中指出,新兴市场已经跌至四年低点,并特别提及中资消费类股票,因为这类股份对政策松动较为敏感,但又不乏增长潜质。再就是11月1日,高盛对中资消费股的唱多报告。
不过,最早空翻多的大行还是“空军司令”——摩根士丹利。早在10月9日,大摩就将该行对A股及H股市场长期看法由“谨慎”上调至“中性”,评级的上调主要是缘于全球央行的联合减息行动以及市场大幅下滑后的价值浮现。
客观地说,大行频吹暖风有利于市场气氛的改善,个股甚至是市场也偶尔会因大行的唱多而出现短线脉冲行情。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应该冷静看待这些唱多报告。
凯基证券分析师蔡铁康认为,尽管从估值角度看,港股的确进入中长线布局区间,大行们空翻多也很自然,但指数已经从底部反弹约四成,投资者若是因某家投行看好就入市,恐怕会遭遇短线风险。而在蓝筹股大幅反弹之后,市场资金就开始寻找一些涨幅滞后的股份,中资消费股昨日的上扬就属于典型的补涨行情,而大行的报告正好成为资金炒作的有力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