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平板大幅降价,外资品牌仓促应战,双方市场占比几近平局;2008年底,中国彩电市场的图景让人恍若隔世。
国产液晶降价大反攻
进入到11月,几乎是在一夜间,国产主流品牌的32英寸液晶电视均跌破3000元、42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跌破5000元、46英寸液晶电视跌破7000元;52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更是直降30%以上,从14000元高位直破万元大关。
根据商家反馈的信息,国产液晶集体降价已经显示对市场明显的刺激作用,11月上旬,国产平板在一线市场已有近半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元旦前后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越外资品牌。“价格战”本是中国家电业的惯常手段,但对于饱受外资价格围困的本土平板厂家而言,此番降价意义非常。
事实上,从2005年年底以来,外资平板电视借着上游面板以及在CRT领域“轻装上阵”的优势,携手连锁渠道发动了持续不断的“价格战”。国产平板本来起步就慢了一拍,在外资品牌猛烈的价格打压下且战且退,一线市场沦陷。2007年元旦前后,国内多家咨询机构发布年度报告称,国产平板在、、等市场占有率仅余一成。如此惨状,让很多人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2008年,中国彩电业怎样活下去?
然而事态的发展偏偏出人意料,今年中国彩电业并未倒下,在年关居然还掀起了主动的“价格战”。行业人士指出,这次国产平板携手降价,一方面有加速周转,在持续空头市场减少库存及资金占用的考虑;但其最核心意义是,中国本土彩电业的反击开始了。两年多来,外资平板一路力拼价格,但到了今年国庆期间,已经显出疲态。
“战略逆转”已成气候
“中国平板彩电行业正处于变局的关口,‘拐点论’可以成立。”昨日,创维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产业内、外因素来看,国产平板开始“战略性逆转”的各种条件已经全面形成。
张学斌认为,过去两年来,外资平板在一线市场攻城略地的最大法宝就是降价,但单纯用这种方式并不可能持久,首先是其高成本运营不可能提供持续支撑,其在海外制造成本高,在国内营销成本也远高过国产品牌;其次,两年多的价格战,让外资平板的品牌价值大幅度贬值。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降价后,外资品牌带来的价格拉力已经越来越小,对国产品牌的冲击也越来越弱。“这如同拉闸放水,当初外资品牌价格很高,突然降价冲击力很大,慢慢地水闸内外水位差就很小了”。
“今年以来,上游屏价格跳水也很厉害,从年初到现在降价不止50%。”在张学斌看来,实际上有屏的整机工厂今年来非但不具备优势,反而成了一种负累。由于上游屏产业形成了高度竞争的格局,全球供应宽裕,外资平板在产品功能上都已不具备优势,整机制造和营销也不如国内企业。尤其是在中心城市普及率日益提高、农村平板市场开始兴起的形势下,国产品牌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外资品牌在网点覆盖、售后支援等关键领域根本无力匹敌。
张学斌表示,过去两年国产平板受到外资挤压还有另一个原因,即投入资源不够,在CRT生产上付出大量精力。“战局毋庸置疑开始改变,但要实现完全超越,还有待产业链在中国的完善”。这位国内彩电业的重量级人物称,只要平板电视从上到下整个产业链条在中国内地建立起来,中国平板产业就将成为全球平板的领导者,这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