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5D Mark
II证明了金融风暴对中国消费者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这款售价并不便宜,甚至可以说昂贵的全幅单反自上市之后便处于热销状态。不管是传统经销商还是中关村这样的IT卖场,5D
Mark II的销售都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可见一斑。在这样的热销势头下,5D Mark II并没有停止降价的脚步,现在5D Mark
II搭配24-105镜头的套机售价已跌至21880元,与之前的价格相比又降了500元。
5D Mark II装备了一块211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CMOS,同时Full HD
1080(1920x1080)的动态录影能力,这不仅是全球第一部可以录制Full HD数码单反,也是在全画幅数码单反领域,第一部可以纪录Full
HD影片的相机。在HD录影模式,5D Mark II最多纪录12分钟,影片为H.264编码:码率达到38.6 Mbits/sec。
EOS 5D Mark
II使用一块全画幅36×24mm,2110万像素的影像感应器,并有改进的EOS整合除尘系统(EICS),可以免除前代机5D容易入尘的困扰。EOS 5D Mark II的CMOS影像感测器最大成像为尺寸为5616×3744像素,由于搭载了最新的DIGIC
4影像处理引擎,在此高像素下,连拍速度仍可以达到3.9 fps,最多可以连续拍摄至78张JPEG图像或是13张RAW图像。同时,DIGIC
4影像处理引擎也提供了5D Mark II更细腻的影像细节、自然的色彩、低噪点、高品质及精确的白平衡。
在ISO感度方面,用户设定范围ISO 100~6400,并可以扩展至ISO 50~25600。EOS 5D Mark
II的光学取景器提供了98%视野率,0.71倍的放大倍率,基本上已算是大而明亮的设计,同时EOS 5D
Mark II也跟5D一样,并没有机顶内闪的设计。
有效像素数 |
|
2110万 |
最高分辩率 |
5616×3744 |
传感器类型 |
CMOS |
传感器尺寸 |
36×24mm |
传感器描述 |
带有除尘系统; DIGIC 4代影像引擎. |
对焦方式 |
AI自动对焦、单次对焦、连续对焦、手动对焦1 |
相机闪光灯 |
无内置,支持外置 |
有效闪光范围 |
取决于外置闪光灯 |
闪光模式 |
E-TTL II自动闪光、手动,闪光同步1/200s、闪光补偿:?EV, 1/3或1/2档 |
快门速度 |
30-1/8000,支持B门秒 |
曝光模式 |
自动,程序曝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用户设置 |
曝光补偿 |
?EV, 1/3或1/2档调节 |
曝光测光 |
35分区评价测光; 局部侧光(中央约8%区域); 点测光(中央约3.5%区域);
中央权重测光、测光范围1-20EV. |
感光度范围 |
自动(ISO 100-400); ISO 100-6400; 可扩展至ISO
50,ISO12800,ISO25600. |
白平衡调整 |
自动,手动,预设 |
白平衡预设 |
日光、阴影、多云、钨丝灯、白炽灯、闪光灯、自定义、Kelvin色温调节 |
自拍功能 |
支持,10秒,2秒延迟 |
连拍功能 |
3.900张/秒 |
连拍功能描述 |
JPEG格式最大连拍78张(310张低分辨率); RAW格式最大连拍13张; RAW+JPEG格式约8枚. |
面部识别 |
支持 |
图像尺寸 |
5616×3744 (约2100万像素 大); 4080×2720 (约1110万像素 中); 5616×3744
(约2100万像素 RAW); 3861×2574 (约1000万像素 sRAW1); 2784×1856 (月520万像素 sRAW2). |
高清格式 |
1920×1080(Full HD) |
液晶屏类型 |
TFT LCD显示屏 |
液晶屏尺寸 |
3.000英寸 |
液晶屏象素 |
92.000万 |
取景器类型 |
单反取景 |
取景器放大比率 |
0.71 |
屈光度调节 |
-3至-1dpt |
存储卡类型 |
CF卡 |
照片格式 |
JPEG(Exif 2.21)、RAW |
其他特性 |
支持HDMI输出;
支援多种照片风格,分别为Standard、Portrait、Landscape、Neutral、Faithful、Monochrome,并有三种自定义模式
|
连接类型 |
PictBridge 1.0/USB 2.0 |
电源 |
BP-511/BP-511A或BP-512/BP-514 |
颜色 |
黑色 |
尺寸 |
152×113.5×75mm |
重量 |
810g | |
5D Mark II采用9点AF系统,并有6个辅助的AF对焦点。在机背的部份,搭载了3英寸LCD,视角达到170度,分辨率为92万像素,可以提供用户相当清晰、美丽的观看效果。
(责任编辑:董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