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送
最新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电子制造业下滑明显,增长-9.4%,为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表示,家电下乡产品价格低下,企业增产不增收,全行业销售利润率较低。
家电下乡继续提振板块走强
日前,国内家电企业负责人透露,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近日向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征询意见,不少企业建议将彩电限价提高至3000元人民币。另据工信部人士称,提高限价是为了扩大中标产品范围,而不是提高产品售价。目前下乡彩电限价为2000元。受这些利好消息提振,家电板块上周表现抢眼,上涨8.81%。
个股方面,上周家电板块多数个股上扬,其中格力电器(000651)上涨12.43%;合肥三洋(600983)上涨11.72%;美菱电器(000521)上涨10.79%;澳柯玛(600336)上涨10.40%;美的电器(000527)10.40%;深康佳A(00016)上涨6.62%;佛山照明(000541)上涨6.50%;青岛海尔(600690)上涨5.51%。
家电企业压力不轻
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国际家电市场进一步萎缩,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家电企业出口难度。而“家电下乡”对企业盈利贡献也不大,家电下乡虽然给中标的家电企业带来收入的增长,拉动销量,但对企业盈利的贡献不会太多,原因是在限价的政策下,产品的毛利率普遍比较低。
据了解,国际市场微缩严重,企业出口订单急转直下,订货周期明显缩短,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订单下降50%,一般企业出口订单下降30%,电子百强企业订货指数下降13.5%,订货周期由原来的6-12月下降至3个月。除此之外,周边国家汇率下调,更加大了我国产品出口的难度。
另外,消费信心指数下滑,对家电产品销售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工信部运行检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日前表示,目前,消费消费者信心不高,同样导致产品市场价格继续走低。据统计,2009年2月我国消费信心指数比1月和12月分别下降15.7%、20%。
家电下乡成家电业唯一亮点
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给家电产品带来较大的价格下调空间,而此时各大品牌也借机清库存。这有利于家电企业缓解库存压力,增强企业的现金流。
家电产品销量稳步上升,提升行业景气度。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月18日,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量超过500万台。山东“家电下乡”已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河南销售额超过20亿元;四川金额突破16亿元;江苏预计全省一年可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额115亿元。
因此,“家电下乡”亟待构建三方共赢体系。
新飞电器公司首席营运官赵澄坚表示:“随着‘家电下乡’试点工程的即将‘扩容’,最好能通过规模效应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农民、家电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三方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