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的传奇》 作者:木木
连载二十:天壤——单反的困局(下)
引言:1961年,随着Canonet和佳能7的热销,佳能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取得了不可思议的猛增,在次年推出了还算受欢迎的Flex RM之后,佳能便放弃了才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的R卡口。1962年日本取代西德成为世界第一照相机生产大国,然而佳能的单反之路前方依然弥雾茫茫……
从1955年到1961年,整个日本照相机行业销售额增长了2.9倍,而同期佳能增长了3.8倍。其中1961年较之1959年,佳能的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增长了2.5倍和3.3倍,同时因为建立新的取手工厂等,更是让佳能的设备投资额增长了5.2倍。在销售额和利润猛增的背后,功劳不仅是Canonet的,也有包括Canonflex等单反相机的,当然,也还有新的高级旁轴相机佳能7的。
在1958年的德国科隆举行的国际摄影器材展览会(即今天的Photokina)上,佳能公司想参展,但主办方却以不能给日本照相机厂商位置为由拒绝,佳能只得通过欧洲代理商的名义获得展台展示产品,位置当然只能是在边角。然而在两年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佳能获得了上届柯达展台的显要位置,面积达200平米,成为了展会的主角之一。
为了消除“日本照相机都是德国的仿制品”这样的观念,佳能公司在展会期间特意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御手洗毅对记者们说道:“过去20年里我们不断努力,使日本照相机工业繁荣了起来,但我们对德国产品仍然怀有极大的敬意。然而现在已经到了大家平等竞争的时候了,正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我们绝不制造价格低廉和质量不好的产品。”
在当时的美国市场,日本照相机已经取得了对德国照相机的优势,而在欧洲市场则是均势。在1960年的半年时间内,仅佳能、日本光学和雅西卡三家公司的出口额就高达18亿日元。在这次展会上,佳能拿出了很多震撼性的产品,除了前面介绍过的Canonet外,还有2000mm电视摄像机用镜头,以及佳能7和号称“比眼睛还明亮”的50mm f/0.95镜头。引以了广泛的轰动,御手洗毅也因此骄傲的表示:“今天我们已经证明,而且在欧洲已经被承认——我们的相机不再是改进的仿制品,而是源于自己的独创技术。”
做为VI系列的后继机型,佳能放弃了过去一直用罗马数字做为机型名称的习惯,而是改用了更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于是佳能7问世了。做为顶级机型,佳能7融合了当时所有佳能的最近技术和设计成果,而一同问世的佳能50mm f/0.95镜头,保持着最明亮35mm相机镜头的殊荣直到今天。
在所有采用M39螺口的旁轴相机中,佳能7堪称是最先进的。佳能7的设计在P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改变,体积稍大了一些,测距仪基线长度由P的41mm增加到了59mm。取景器大而明亮,视觉效果非常出色,并且拥有35/50/85/100/135mm镜头对应取景器(通过机顶右侧的转盘选择),在取景器内还可以看到当前选择的焦距数字,同时集成了硒光电管测光表。做为顶级的旁轴机型,佳能7各方面指标和做工都几乎完美,只不过机顶并没有附件插座。
佳能7集成了硒光电管测光表(左)镜头卡口也做了调整,才能安装上惊世骇俗的50mm f/0.95镜头(右)
为了能够安装上恐怖的50mm f/0.95镜头,还专门对卡口进行改进,通过镜头上的锁定环与机身卡口外面的凸缘(外爪)固定,才能使用这支惊世骇俗的后组镜片硕大的镜头。这支保持着“世界记录”的镜头也成为当年佳能证明品牌形象的最有利武器。而且这个卡口的特点,也被后来FD卡口所沿用。
佳能7含50mm f/0.95和50mm f/1.4镜头的价格分别为86,000日元和47,500日元,价格与当时的热销的单反相机接近,但并没有被单反相机抢去风头,相反,佳能7卖得比P还要好。佳能7从1961年开始到1965年停产,总计生产了超过137,000台。1965年佳能7的改进型7s问世,改用了更为先进的CdS(硫化镉)光敏电阻测光原件,并增加了附件插座,生产延续到1967年,总产量在16,000台左右。1967-1968年间,佳能还推出过7s的改款7sZ(又称7s II),产量约4,000台左右,7s和7sZ含50mm f/0.95和50mm f/1.4镜头的价格分别为88,000日元和49,500日元。
1968年9月,随着7sZ的停产,始于Kwanon的佳能高级35mm旁轴相机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佳能高级旁轴相机的故事也就终结于7sZ。根据粗略统计,战后佳能累计生产各型号35mm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超过50万台,虽然最终在35mm旁轴相机上没能实现“打倒徕卡”的目标,但佳能的35mm高级旁轴相机为佳能乃至整个日本照相机工业赢得了无数赞誉,极大地改变了欧美社会对于日本造等于低劣的观念。
[1] [2] [下一页] |
手机3G论坛| 这样贵的3G你敢用吗?怒揭联通3G套餐内幕
手机3G论坛| [公社原创]电信3G最牛X-惊人速度堪比我家宽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