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国美的自我救赎:与黄光裕撇清关系

2009年07月17日09:2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作者:商界评论

  首富被查事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诡异色彩。

  2008年11月18日22时,一些媒体记者突然接到一条匿名手机短信,主要内容是“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17日)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

黄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在接收到上述短信后,当即有人回拨发送短信的号码,但遭对方挂机。而第二天稍晚时候,家电行业的人士也开始收到该短信。

  以黄光裕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公安机关要调查他,前期也应该是尽量低调和谨慎的。那么,到底是谁如此神通广大,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了确切的机密消息,并选择了在记者圈和家电行业内进行定位扩散?而且他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媒体记者和家电业内人士的手机号码的?这一切到现在都是一个谜。

  这只“神秘之手”到底是谁?是黄光裕的竞争对手?是他的仇家?还是另有“高人”?

  更多内容在第一时间内已无从分辨,放在国美高层桌面上的,是火烧眉毛的现实问题。

  划清界限

  对于后黄光裕时代的国美,要收拾的烂摊子很多:安抚慌乱的厂商,支撑企业正常运转,填补黄光裕倒下后的资金黑洞……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但最后终被归为一条——尽快和黄光裕撇清关系。

  临危受命的国美电器主席兼总裁陈晓深明此理,在国美停牌之后,陈晓就和管理团队一直在寻求海外投资者,希望以私人配股方式吸纳新投资者,以提升资本实力。与此同时,国美管理层一直试图游说黄光裕家族出售部分股权及增发新股。

  陈晓对外宣布的是“寻求投资提升资本实力”,从年报上看,也确实有其理由。截至2008年末,国美所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0亿元,但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巨额债券将于2010年到期。而国美的资金面临重大考验——应付票据、应付货款、可换股债券及银行借贷四项相加,目前共计166亿元。现金的压力让陈晓急需资金支持。

  政策因素则是另一个隐藏在危机背后的炸弹。2006年10月18日,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国税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就零售商在存货风险承担、通道费收取和付款期限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厂商关系。《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零售商与供应商按商品的属性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货款支付的期限,但约定的支付期限最长不超过收货后60天。”

  另外,2006年开始,银行要求国美电器提供比例高达61.71%的应付票据保证金并附加第三方担保,国美因此需要大量的保证金来进行票据承兑,资金压力大增,严重影响了国美的类金融循环的资金使用效率。

  这些在盛世被掩盖的因素在此时此刻方才被放大,以往的资金缺口和模式缺陷在既有链条断裂时,显示出其庞杂和狰狞的一面。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如何在短时间内防止资金链断裂又能顺利进行改制,貌似是个无解的问题。但国美竟然很“幸运”地实现了这个平滑的过渡。

  据媒体报道称,此前国美出台了两个版本的出售股权方案:一种是增发30%左右的股权;另外一种则是以存量出售目前的股权,这个出售的额度可能会在20%左右,价格大约在30亿元。

  增发是通过稀释原先老股东的股权来实现,但在稀释黄光裕的同时,其他股东也被稀释了,所以在讨论开始遭到一些股东的反对。而第二种则干脆等于直接向黄光裕伸手,又被相关人士指责为“太明显了”,“跟明抢没有区别”。况且黄光裕之于国美毕竟根深蒂固,知道的事情很多,加之国美家大业大,之前的资金去处往往盘根错节,给黄逼急了反而会弄个鱼死网破,“死不了也会沾一身腥”。

  看来国美欲撇清关系,轻装上路,股东权益在眼下的缩水是免不了的。“也有可能在后黄光裕时代再补回来。”相关人士推测。

  其实超越一切规则之外的“最强大外力”,已经注定了增发配股是国美“最后的选择”。一道冷酷的数学题摆在所有幻想“黄光裕自己扛”的人面前:据说黄手里有整个国美的60%以上股权,上市公司部分只占了35.55%,还有将近一半的“待考察店面”未列入上市公司范畴。未来清算的时候,可“挖掘”的东西还很多。相比于黄光裕20%的股权得到的30亿来说,以增发30%的形式换取国美一个中小股东身份,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保留更大的腾挪空间。

  据坊间传闻,在竞购的过程中有多个投资机构曾介入,如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和中信资本,电器连锁巨头美国百思买,甚至还包括大中电器的张大中。不过,“可能是担心黄光裕案影响”,三家都识趣地退出了竞买。国美高层对大中的否决也似乎合情合理,“不会将股权出售给同业的竞争对手。”而对其他机构则没给出什么像样的理由。

  龙套过后,国际资本巨头KKR与贝恩资本等国际财团闪亮登场。KKR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资本,在2007年,KKR管理的资产总值达534亿美元。近年来,KKR先后对多家中国企业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用1.15亿美元买了天瑞水泥公司43.2%的股份;在“三聚氰胺”危机之后,又投资了3亿美元在中国的乳业领域等。而贝恩资本资产约在250亿美元左右,目前已募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陆续投向中国。在实力和资历上,两家国际巨头都有能力担当“更大的责任”,国际资本巨头军事秘密级别的行业规范也使得质疑的人士在“信息不对等”和“缺乏证据”面前闭上了嘴。

  如此看来,刚开始带来震撼和激动的李嘉诚和郭广昌“入资”一说,倒是显得无足轻重了。据前述香港投行人士透露,李嘉诚的确在介入,但仅止于非常谨慎的试探。“以李嘉诚的政治智慧,他不一定会在此事介入过深。”

  持股35.5%的人被扯下首富神坛,持股7.28%的人迅速上位,瞬间的一进一退,使得上下位者都充满了错愕的表情和复杂的心理。但黄光裕的人生过山车,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国美与黄光裕的分离,在事件开始就已经决定;股权利益的分割,在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划分。

  稳定供应商

  2008年11月20日,上述短信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最紧张的当属国美电器供货商,他们开始四处探听消息。要知道,国美占用了上游厂商巨额的资金,少则数百万元、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据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显示,在国美(包括其并购的北京大中电器)有大额应收账款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主要有:美的、小天鹅、深康佳等。众多家电生产企业因为过度依赖国美这种连锁销售的新型业态,早已经和国美形成了唇亡齿寒的关系。

  避免供应商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恐慌与不理智地反扑,如同填平即将溃堤上的一道裂缝一般重要。国美需要有大动作了。

  2008年底,国美电器总裁陈晓、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李俊涛等高层正马不停蹄地与各供应商商谈采购,以稳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领头羊的方向控制很重要,连续一段时间地密集公关,显然收到了预期的成效。TCL、格兰仕、三洋、惠而浦、飞利浦等众多供应商老总纷纷对网上的断货传闻予以否认。TCL多媒体主席李东生在2008年11月26日就表示,不会向国美追收货款,并得到国美保证,会按期偿还应收账。

  为了鼓舞信心,国美宣布向供货商抛出总价值达306亿元的巨额订单,以此来吊供应商的胃口。当天,主持采购会的陈晓不时出现在前台大厅和供应商进行攀谈。当天上午,海尔集团与国美电器签订了2009年的第一笔金额为32亿元的订单。继海尔之后,格兰仕、创维、长虹、海信、TCL、康佳、美的、夏普、飞利浦、索尼、松下、西门子、方太、老板、帅康等家电业巨头也相继与国美签订采购大单,皆大欢喜。

  在家电行业游走了20年之久的陈晓,自然摸透了家电厂商的心思,只用巨额订单,就悄然化解了一场随时可能演化为断货风波的危机,而且赢得了众多家电厂商对国美的信心和支持,这对国美渡过难关至关重要。

  更具深层意义的是,由于黄光裕事件的突发,国美误打误撞地开始了家电连锁模式进化的进程。黄光裕被抓后,为了争取供应商的持续支持,12月以来国美电器在与供应商的货款结算中一直存在的拖欠情况部分得到了解决。以往国美电器的货款账期一般在90天,现在正常账期基本都能结算,而以往这些只有海尔、西门子、三星等个别企业享受到的待遇,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能享受到。

  为了防止负面消息引发供货商急于追款,国美甚至对部分地段供货商实行了具有超前意义的“先款后货”还款政策。比如,按地域划分收入占国美最大比重的上海国美(收入占上市公司总收入的15%),要求供货商拿到之前的货款后,必须确保其后供货的稳定性,并将超过或与货款数额等值的新货发到上海国美。以此方式运作,供货商可在取得款额后,再向国美供货。

  “黄光裕事件”后,家电业内对未来电器连锁商业模式的走向猜测很多,甚至有人预测其“先货后款”的模式可能会逐步过渡到“先款后货”的模式。没想到幸福总是来得如此突然,预言在不久后就成为了现实。国美这样重量级的渠道实行先款后货,就像泼出去的水,使国美在今后会对模式改革开始认真思考。

  泼出去的还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安心的模式,真金白银的款项也是考验国美是否具备承受危机的能力所必需的。国美于2008年12月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300多个城市1300多家门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22周年庆促销,降价幅度达到20%。据介绍,此次庆典活动由国美电器、永乐电器、大中电器联合采购,囊括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数码等全品类一线品牌。在此次采购中,国美的优势品类,彩电和手机成为重点采购品类,包销定制商品达到30%左右,还包括数百万台特价机,这些特价机的优惠力度最高达到50%。

  类似的双管齐下的调整至今仍在进行,供应商在回款周期和比例方面均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温暖,使得他们一直悬空的心落了地。

  但此时的国美,正在超负荷地全速运行。用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车”,形容此时国美的现状正是贴切不过。旧有模式连同现实的360度大转弯,使得国美黄光裕背后庞大的资本运作版图将面临资金枯竭的危险;与苏宁同时进行的默契但兼具竞争意味的“弯道超车”,也使得国美在长远来看要具备超人的韧性。

  拉拢银行扶持

  既然要做超人,就得在没有超能力的时候,也必须能够保持“男一号”的绝对气质。2009年3月,在回答媒体关于“国家要求银行不要为难国美”的求证时,王俊洲说:“我觉得政府需要一个良好的、稳定发展的企业,这是一个趋势。拉内需促发展,零售业首当其冲,这个不会有什么疑问。国美是全国第一大零售商,不单单是家电。我们在保内需促发展时,也尽到我们的责任,我想这一点政府也会支持我们。”

  据说国美能为国家贡献GDP的0.38%,全部员工加起来能达到10万。这是在黄光裕出事后国美新任高层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项内容。

  但事实情况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据某银行消息人士对记者透露,2008年底“306亿元的巨额订单”实际是向不同银行贷款所得,而银行方面在当时未看清形势的状态下,对国美提供的只是一个授信额度,包括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以及票据承兑、借款担保等外表业务,当时并未给国美提供现金支持。但银行的态度对于国美赢得经销商的信心已经足够了。

  据消息人士透露,陈晓在长时间地等待后续资本注入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与银行关于后续贷款跟进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在过程中国美反复传达的信息是,国美毕竟不是金融公司,除去租赁店铺,手里完全掌握的实体店尚有很大规模,实体资产远比账面资产比例大得多,可抵押价值和抗风险能力更强。银行的眼光毕竟更长远一些,在国美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国美靠着银行的支持撑了下去。

  对内加强管理,对外释放利好消息

  相传国美内部有一本危机管理手册,手册中赫然在列的有创维黄宏生事件、物美张文中事件、非典乃至于2008年金融危机等一干的危机案例,这些都是国美处理危机的摹本。

  所以这次危机到来时,国美能够迅速高效地实施了早已演戏好的应对方案:(1)削减资本开支,2009年将削减资本开支至平时的20%(4亿—5亿港元);(2)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资金占用;(3)降低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4)进行门店结构调整,2009年计划开100家门店并关100家店,同时销售计划也在下调。

  对外,大力宣传在2009年元旦三日假期中取得的骄人成绩,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刺激消费。广州方面表示,“国美利用元旦三天创造了5亿元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80%。元旦期间的活动不仅有力推动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销售,同时,手机、数码、电脑等产品的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北京国美的有关人员表示:“这两天因为国美22周年庆启动,北京的销售情况不错,都快赶上‘十一’黄金周了。”各大商家都大幅度加大资源投放,国家财政部与商务部于2009年2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推广的“家电下乡”战略,对处于数重危机中的国美无疑又是一次商机与宣传机会。国美因其庞大的经销网络,从而在全国很多省市的竞标中榜上有名。

  类似的宣传,使已有各大商家都大幅度加大资源投放,也使更多踌躇不定的观望商家在真金白银面前打消顾虑,加入进这场促销阵营。国美的资金链,再次得到稳固。

  黄宏生出事后,却迎来了稳健持续发展的“后创维时代”。他之所以能逃脱“创始人出事企业倒闭”的怪圈,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提前建立了稳定的管理团队并充分进行了放权;一个是企业对危机有着及时、果断的反应能力。

  如果黄光裕此次安然无恙,他和国美会不会保持一如既往的紧密联系?笔者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黄光裕这次没什么问题,也会和国美的关系变得更加互相独立,因为他不知道下次的危机会在什么时候突如其来。与其到时手忙脚乱,不如现在提前做好切割的准备。何况,创始人与企业的互相疏离,从某种角度来看,反而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没有黄光裕的国美,不会再那么嚣张,但也绝对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责任编辑:刘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