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数码频道 > 笔记本在线 > 笔记本新闻

“中关村一号” 海龙的命运

作者:经信网
2011年06月08日15:55

  从地摊开始

  海龙的前身是海淀区供销合作社。早在1949年7月15日,北京海淀区供销合作社便宣告设立。在随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海淀区供销合作社一直承担着为农服务的职能。

  20世纪80年代,电子产品开始进入海淀区供销合作社中关村贸易货栈所在的这条街,由此掀开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大幕。1987年的下半年,海淀区供销合作社在这条街上兴建了一栋高三层、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大楼,这是当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最大的商业设施。海淀区供销合作社准备开办商场,经营五金、机电、化工、水暖等生产资料。

  这一年,鲁瑞清34岁,已经在供销社当了12年的书记。

  此后,海淀区政府为了推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指示供销合作社将这栋楼租赁给四通、联想两家主营电子产品的企业使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迅速发展让鲁瑞清坐不住了。作为海淀区供销合作社的掌门人,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供销合作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何不能从电子市场的经营中分得一杯羹?经过慎重的考察、调研,鲁瑞清终于下定决心改变海淀区供销合作社的传统商业模式,加入到中关村电子市场的经营大军中。他的战略性举措促使海淀区供销合作社实现“从农村走向中关村”的历史转折。

  这一转折,日后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中关村的第一次转身。此时,年轻的鲁瑞清并不知道,这次转身给海龙带来的将是一顶象征着荣耀的高科技王冠。

  1995年12月18日,海淀区供销合作社以供销合作社资产为依托组建了北京市海龙商贸集团。1997年,鲁瑞清带领海龙发动了“三大战役”:改革转制战役、合资连锁战役、海龙大厦战役。这次改革为海淀区供销合作社转战电子市场做好了全面准备。

  1998年,在中关村的核心地区海淀供销合作社的旧址上,崛起了一座标志性建筑——海龙大厦,总面积7.3万平方米,是原来海淀区供销合作社大厦的26倍,门牌号是中关村大街1号。

  海龙施工建筑期间,鲁瑞清每天都去工地上转悠。很多人经常看见他拿一张小板凳,在工地上的一块高地一坐就是几小时。伴随着工地“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他自得其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宏图在鲁瑞清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那年,北京少见地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雨,工地上全是积水的洼地,本来计划10月份就开业的海龙电子城也被迫推迟到12月份。于是有人私下一论:“水大,岂不是也就养活了这条‘龙’!”

  那时的鲁瑞清没精力去考虑这个问题。在海龙开业前,他并不知道IT渠道为何物,电子市场又是何等“生物”。正如他在微博上写道:“自己是一个不小心迷上了电脑,误打误撞进入IT产业的人。我只是凭着在中关村多年的观察和思考,看到那些前期的电子市场成功运行,发现这是新的商机,就懵懵懂懂地闯了进来。”

  这也能从他当年接受媒体访谈中的话反映出来。“那时,我不懂什么是IT产业,不知道英特尔、AMD,更不了解互联网和亚马逊。”但就是从那时开始,这个有着政府背景的商人与海龙一起开始了IT卖场的征程。

  1999年12月18日,海龙正式开业。海龙集团在彻底脱离了传统的商贸业务,跨入了电子卖场行业的同时,中关村也宣告结束了以小型电子市场为主的格局,形成了以海龙、硅谷、太平洋电子卖场老三强鼎立的时代。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际祥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说:“因为有政府支持,建成海龙大厦提升了电子一条街的形象。而且后来科贸、鼎好、太平洋、e世界也开了IT卖场,形成了IT卖场的规模化,提升了业态,销量也大了,产品范围也变大,种类也变多了。”

  这一年,鲁瑞清46岁。而他和作为“中关村一号”的海龙,将要面对商业与非商业博弈的又一个12年。

  与其他行业不同,IT行业最开始就选择了卖场而不是商场的模式进行运营。鲁瑞清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最先冲破计划经济的就是市场交易模式,有一些电子产品从国外进来却没有渠道,一些有前瞻性的商户就开始做小摊位、路边店,这才慢慢有了电子卖场的雏形。柳传志最开始也是做这种店起家,后来开始做技术,才有了今天的联想。”(据记者查证,在1987年左右,柳传志旗下的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卖几百台左右,随着销售渠道的逐渐打通,柳传志才起了自己生产的念头。)

  据海龙市场部的员工介绍,海龙的这段历史连很多第一批入住的商户都不知道。

  火爆的生意让全国很多地方迅速掀起了一股IT卖场的建设风,并先后形成了南有深圳的华强北、北有沈阳的三好街、东有华东五虎、西有西安雁塔路的全国IT卖场的战略布局图。海龙俨然就是这个布局图的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从当时来讲,海龙的购物环境远远好于此前的电子一条街,而当时的国美、苏宁、宏图三胞以及后来的电子商务还在襁褓中,不足以和海龙争夺市场。但不能否认,在当时来讲海龙是中关村的名片,买电脑的人们都会选择海龙。”

  2002年,世界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但与中国足球尴尬的全败战绩不同,那年的“中国制造”的生猛让世界为之震惊。

  期间,国内IT卖场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联想等国内品牌开始大幅度降价,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公司逐步退出了市场。这些小公司的退出让海龙充斥着大量没有售后服务的杂牌机器,让一些低档的维修店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回忆起那段时光,韩旭是一脸幸福。技术的不过关以及人们电脑知识的匮乏让电脑维修的生意非常红火,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为了磨练技术拿很低的薪水在他这里打工。

  但是,韩旭和鲁瑞清同样没有意识到,如同一个拿着打熊猎枪的猎人邀请熊去打猎一样,一场IT卖场的集体沉沦从这一天起已经悄然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宋朝)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数码频道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