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诸如电饭煲、豆浆机、加湿器等小家电产品越来越受到市民追捧,但热销的背后,维修却成了消费者的一道难题。连日来,记者在朔州市走访发现,小家电因维修困难,沦为了 “一次性用品”。
去年,家住朔州市马邑花园小区的白先生给孩子买了一个两百多元的护眼灯。上个月,护眼灯灯管出了问题。白先生去了一家修理店,修理工看都没怎么看,就说无法修理。后来白先生才明白是护眼灯的整流器坏了,可白先生询问了多家电器修理店,都没有该型号的整流器,只好又买了一个新台灯。“以前不管什么电器坏了,起码有个修理的地方。像这台灯,外观好好的,还挺新,扔了多可惜啊。”白先生略感无奈地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5月20日,家住朔州市御龙苑小区的王女士家的电热水壶也出了故障,当她去修理时,维修师傅告诉她,拆机费30元,换配件20元,一共需花费50元。贺女士十分惊讶:“我买这壶才花了70元钱,修理一下就得50元。”贺女士最终放弃了修理。
为何小家电修理如此费劲?朔城区建设路一家电器修理店的老板闫先生道出原因:小家电的维修生意历来“费力不讨好”。原因有两点:首先,小家电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产品出现一两年就从市场上消失了,相关配件也很难持续生产,修理店很难找到相关配件;其次,其修理难度并不低于修理大家电,但收费却不能太贵,时间一长,由于利润较少,不少同行都不愿意接维修小家电的活儿。
难寻配件,修理不易,加之利润低薄,小家电只能白白扔掉浪费,小家电似乎走上了维修的 “死胡同”。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还有哪些,是否还有破解之道?对此,记者将继续予以关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