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以前,不论是大件小件,电器还是汽车,国际品牌的产品售价都大大的高于国产品牌的产品。虽然国际品牌有更大的广告投入,更久的运营资历,甚至更顶尖的研发团队,但是“洋货”真的就值那么多钱吗?国货经过白手起家的艰辛,价格混战的残酷洗礼,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淘汰,能存活下来并且稳步发展的,都有自己的绝活。再回到今天的主题,笔记本市场上的那些洋巨头们,在国产品牌集中并且猛烈的价格战攻势下,早已经放下了身价,与国产品牌展开贴身肉搏。国产品牌诸如联想、华硕、宏碁、神舟、同方、方正,都有4000元以下的产品,销售渠道覆盖了全国各级城市,很多初级用户以及中小企业,都使用国产品牌的低端笔记本。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后的国产品牌,有了更多和洋巨头们叫板的资本。
笔记本测试车间
不论做哪种生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都是商家唯一的目的,但是这不代表每一款商品的利润率都被最大化了。高端机型动辄数百甚至数千元的降价,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暴利。低端机型虽然销路最广,但也是最容易进入的笔记本市场,低门槛造就了激烈的竞争。可以说低端机型的利润日渐微薄,但是商家们都在拼死捍卫自己的那一块蛋糕。简单来说,国产品牌做低端市场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无力在高端市场与洋巨头竞争。而对于洋品牌来说,做低端市场就不是从利润角度考虑的了,他们只是通过低端产品尽可能的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把资本不是很雄厚的品牌挤出一线城市。少一个人吃饭,自然能吃到的东西就多一些,所以我们在一线城市很难见到一些实力比较薄弱的品牌,如微星、七喜、新蓝、中柏、TCL。
笔记本主板生产线
到底什么价位的笔记本算是低端产品呢,这个范围很难定义,以为他是一个动态标准,一直在变化着。前几年,7千元以下的产品被认为是廉价笔记本。有朋友买神舟笔记本都要花七八千元,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笔记本价格一路走低,与物价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空调还闹过涨价呢,可是笔记本市场我们几乎找不到涨价的产品(惠普的3803和3906算是很另类的)。就目前来说,我们暂且把4000元作为中端与低端的分水岭,抛开国产品牌不谈,现在至少有六家国际品牌的产品下探到了这一价格区间。
苏州的笔记本工业园
(责任编辑: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