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1月8日,松下中国公司8日发表声明称,松下电器日本总部已经与三洋电机董事会批准收购决定,双方接下来将商讨资本及业务层面的合并,最终目标是使三洋电机成为松下的子公司。
银河证券研究员朱力军指出,三洋电机与松下尽管在中国市场投资众多,但是与中国资本市场关联度不大,此外,由于双方在中国市场份额均不大,短期内合并对中国家电行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三洋将成松下子公司子品牌
按照松下电器公布的与三洋电机大致达成并购协议,松下最早将在明年1月向三洋电机发出收购要约,最快明年3月底前将三洋电机变为其拥有一半以上股权的子公司。据悉,松下电器很快将与三洋电机主要股东高盛集团、三井住友银行以及大和证券进行全面性收购价格协商。这三家机构控制的优先股权总共约占三洋电机70%。有分析师则预计,此次交易的最终成交价格将在8620亿日元左右。
早在2007年,松下曾提出3年内销售收入达10万亿日元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松下自身的业务增长外,通过收购合并也是成为其重要的扩张手段。此时日渐式微的三洋走进了松下的收购视野。业内人士分析,松下收购三洋主要合作点在于锂电池业务。早在2006年,三洋电机就将自身业务进行划分,同时加强了对太阳能电、锂电池、压缩机等业务进行了继续投资,欲扭转亏损局面。
经过前后三年的调整,三洋电机在2007财年终于实现了盈利,其锂电池销售收入也仅次于索尼,但随后却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再次重创。此时,握有“重金”的松下则瞄准了此次机会,最终三洋终于同意松下收购其控股权。
按照公布的协议,松下将保留三洋目前的业务、员工和品牌,维持现行经营体制。而此前,松下一直在内部强力推进Panasonic单一品牌策略。
对中国家电市场影响有限
行业人士介绍,三洋电机与松下在中国投资众多,但与中国资本市场关联度不大,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松下、三洋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松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分为五类,分别是投资性公司、生产型公司、研究开发公司、销售公司和物流及其他服务型公司,与中国家电相关的业务主要集中在AVC网络公司和电化住宅设备机器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与A股上市公司联系不多。三洋电机在沈阳、大连等地建立了许多公司,目前是大冷股份(000530)的第一大股东和合肥三洋(600983)的第二大股东。
银河证券研究员朱力军指出,从目前国内的品牌认知度来看,松下品牌认知度较强,如果两者合并,则有助于提高三洋品牌美誉度,对合肥三洋的销售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涉及大量的人员、渠道、管理结构调整,则可能推迟目前合肥三洋的上升势头。
此外,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未来会增强他们在国内家电行业中的竞争力,从而打破市场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洗衣机和空调市场。但是,目前双方在中国家电行业中的份额均不大,短期内此次合并不会对中国家电行业产生大的影响。
或将形成“胜者通吃”
作为日本电子消费巨头,松下是目前全球顶尖等离子电视机生产商,而三洋也在全球充电电池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双方成功合并,松下的业务范围将从传统的电子消费品业延伸至新型汽车业,并对国内的家电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对此,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松下并购三洋对于国内的家电企业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一方面松下与三洋虽然在零部件的生产能力较强,但国产家电企业原本对重要零部件的依赖程度就相对较高,并购与否并不会影响到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包括平板电视、洗衣机、冰箱等整机产品,国产家电企业的整体实力雄厚,但由于对合资工厂控股权并不多,即便是松下整合三洋在国内的合资工厂,短期内也难以形成巨大冲击力。
但从长远看,松下并购三洋带来的“胜者通吃”效益,将会给索尼、LG、东芝等日韩电子消费巨头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会给国内家电企业造成更为严峻的出口形势。
家电专家罗清启也表示担忧,一方面国内部分家电企业如夏新、厦华等,目前经营面临困境,另一方面中国股市暴跌也给外资进入抄底创造了机会,“未来很有可能有一大批中国家电企业成为外资并购的潜在对象。”
本报记者蔡伟戴远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