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徕卡推出了徕卡II型,在II型上面出现了两个最引人瞩目的新特性,一是实现了联动测距,这是RF相机基础中的基础;二是出现了徕卡原创的L39螺口,这是可更换镜头35mm相机领域中的一间大事。L39在此后的22年间几乎成为了旁轴测距相机上的标准接口,直到1954年徕卡下定决心换用M卡口。
L39螺口没有专利,因此被各国相机生产商广泛的采用,顺带仿制机身,仿制最来劲的是日本人,比如尼康佳能这俩。螺口的不利之处在于拆卸不易,从镜头向机身传递光圈数据也很困难,这点在出现联动测光的需求之后尤为突出,所以从螺口向卡口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954年,徕卡推出了旗下首台采用崭新的M卡口的旁轴机身:徕卡M3。自M3后,徕卡相继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几乎都是依循1954年时的基本设计理念演变改进而来。
M3的出现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M3超脱了原本徕卡螺口相机设 计,变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进。作为第一款抽力式相机,M3大大提高了更换镜头的速度,使得摄影师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摄速 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镜头螺口的损坏率(另外,大家可以注意到,所有的徕卡M卡口镜头,两头都是平的,而且没有镜片突出于镜筒之外,这是保证摄影师在更换镜头时无论正放还是倒放都不至于划伤镜片)。同时M3还首次采用可自动出现相应框线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个旋转按钮 控制所有快门速度包括B门的设计理念被后来的不少机械相机制造商认可并且沿用至今,成为事实上的业界标准。
从1954的M3到现在最先进的M9,X1,徕卡M卡口一直都没有变过。在当时来说算是相当先进的徕卡M卡口从54年开始还有25年的专利保护时间,日本各家相机工厂基本上没法继续仿制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去超越徕卡,便把兴趣更多的转向单反系统。
[1] [2] [3] [4] [5] [6] [下一页] |
1 | 尼康 D5100 | ¥4550 | 论坛 |
2 | 佳能 G12 | ¥3700 | 论坛 |
3 | 尼康 D7000 | ¥7900 | 论坛 |
4 | 尼康 D90 | ¥5500 | 论坛 |
5 | 佳能 60D | ¥6200 | 论坛 |
6 | 佳能 550D | ¥4200 | 论坛 |
7 | 佳能 5D Mark II | ¥18100 | 论坛 |
8 | 索尼 HX9 | ¥2700 | 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