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依靠仿制徕卡旁轴起家,早期的时候跟尼康合作,由尼康来提供光学组件,从1936年开始销售的佳能最初的相机上,不仅镜头,就连卡口,联动测距仪都是尼康给做的。最初的佳能相机为了规避徕卡专利采用了内三爪的插刀式卡口设计,更换镜头比较方便,但是战后为了在一片萧条之中苟延残喘的求生存,改为徕卡式的L39螺口,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兼容徕卡镜头也可以提高佳能相机的销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这一年,佳能推出了Canon IVsb,这是第一种带有1/125秒闪光同步快门的旁轴机,非常适宜于新闻用途。到了1954年,徕卡全面放弃了L39螺口,改用M卡口并且推出了划时代的M3,M卡口有25年的专利限制,这让以抄袭徕卡为手段,以超越徕卡为目标的佳能感觉十分沮丧,虽然螺口旁轴相机销售状况依然十分理想,但佳能依然还是转向崭露头角的单反相机领域,不过旁轴也没有丢下,佳能这种吃锅望盆的做法让它的单反相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落后于pentax,nikon,等其他竞争对手。
1959年的时候佳能推出了单反初号机Canon Flex,首次搭载了崭新的卡口:R。这是一种内径48mm的三爪卡口,佳能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的固定机构来连接镜头和机身并且实现自动光圈。佳能在卡口规格设计上走在了当时的最前列,这使得佳能在设计大口径镜头上游刃有余,而不像只有44mm内径的F卡口的尼康那样束手束脚。比如说1961年上市的Canon 7同期发布了一支50mm/0.95标镜,为了使用这支镜头,Canon 7同时搭载了L39螺口和R卡口。既便如此,50/0.95搭载到Canon7上时也依然会遮挡一部分的取景器。佳能在60年代的大口径镜头竞赛中尝到了大口径卡口的好处,日后在设计新卡口时都尽量往大了走,最终出现了EF这个几乎可以兼容所有镜头的卡口。
到了1963年,由于不能适应TTL测光功能的需要,在存活了短短的5年之后,FL卡口终结了R卡口莫名其妙的一生。FL卡口采用其他厂家普遍所采用的设计, 也就是利用镜头内弹簧拉动光圈页片联动机身上的拨杆就随时可以收缩到设定光圈。这是为对应TTL收缩测光而开发出的。FL卡口还将镜头内所带的自动光圈收缩机构进行了简略化。
CANON在R卡口上就已经落后于其他的竞争对手了,当收缩光圈TTL测光的卡口FL 1963年正式登上舞台时, TOPCON(东京光学)的RE SUPPER开始销售全开光圈下TTL开放测光单反照相机。TOPCON的镜头除了有光圈自动拨杆外还设有向机身传递开放光圈值的机械触点,使各种不同设定的光圈值信息传递到机身。这样测光表就可根据设定的光圈值自动进行补正,不用手动收缩到设定的光圈来测光然后再开放到最大光圈来取景。TOPCON为此获取了专利,MINOLTA就是在支付了专利费后,在自己的镜头上增加了此触点。改进的MC镜头,随1966年上市的SRT-101使MINLOTA的销售量大幅增加。NIKON也在研究如何在镜头加装向机身传递光圈信息的机构, 最终采用了镜头上加装螃蟹钳的办法。面对此局面,CANON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如此说的原由是CANON没有像NIKON那样,利用已有的触点来对应开放测光,而是直到改成FD苦熬了8年。此期间CANON的单反照相机除了一部分例外基本都是维持在收缩光圈测光的状态。如果回头想想,此8年间的CANON的单反照相机可以说和落后于时代是同意词,是在照相机业界的底层苦苦受煎熬的8年。
1971年,佳能再次改口,推出了全新的FD卡口。FD卡口是在以往的自动光圈拨杆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圈值信号拨杆、开放F值信号触点、AE切换触点。FD卡口不仅仅是适应TTL开放测光,它是连快门速度优先都考虑其中的一款新开发的卡口。可以说是FD卡口是一款将用户便利性放在了首位的一次变更。我们从FD卡口设置AE切换触点就可明白,CANON从一开始就将目标指向了AE化。如果仅仅是为实现光圈优先AE,只要有单纯的自动光圈拨杆相对应就可以了,但如果要实现快门速度优先AE功能,来自机身方面对光圈的准确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预调光圈拨杆使此希望变成了现实,在A系列照相机上显示出其存在的真实价值。可以誉之为光圈信号数字化先驱者的AE-1,将决定好的光圈值数字化传递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然后以此为依据通过电磁控制来驱动光圈,此方式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还有,FD卡口从设计伊始就是立足于可对应光圈优先和快门速度优先双优先的,因此转向双优先机、程序AE机就显得是轻车熟路了。看看此时CANON的骄人表现:79年推出A-1、81年AE-1程序曝光照相机发售,此后连续8年稳居单反销量第一的宝座,而反观NIKON,装备有程序曝光功能AE的照相机FG直到82才开始销售,光圈快门双优先机FA到83才上市。
到了80年代中后期,自动对焦成为了技术发展的趋势,佳能先是在NewFD卡口的基础上弄了个T80来试探市场反应,结果嘛,不说了。在FD基础上的小修小补很难完美的适应AF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更何况佳能当时心中还有着另一个只实现了一半的梦想呢。1987年,佳能推出了EF卡口,这是一款完全电子化界面和大口径化的内三刀卡口,内径54mm,像场定位距44.8mm。没有任何机械信号传递结构,只靠机身上8个,镜头上7个电子触点来完成传递光圈距离,对焦驱动信号,供电等等功能。EF卡口有两个优势是佳能所独有的,首先是大口径卡口有利于制造大口径镜头,随着EOS630同期推出的EF50/1.0,EF 200/1.8L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第二点就是EF卡口没有机械驱动和传递的界面非常有利于密封,佳能后来1系列顶级机身的防尘防滴溅特性令人耳目一新钦慕不已,可以说,佳能EF卡口为整个业界指明了方向。
当然,说句老实话,尼康未必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但是尼康庞大的用户人群里,常常是一台尼康相机父传子,子传孙,这既是尼康的财富,也是尼康的拖累,完全没有办法像佳能那么洒脱,另外,尼康一直到F5都坚持顶级机身必须能够换顶的设计思路,这也决定了尼康完全无法对单反机身的密封性提出要求,那么,全电子接口的卡口界面也就成为并非必要的事情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1 | 尼康 D5100 | ¥4550 | 论坛 |
2 | 佳能 G12 | ¥3700 | 论坛 |
3 | 尼康 D7000 | ¥7900 | 论坛 |
4 | 尼康 D90 | ¥5500 | 论坛 |
5 | 佳能 60D | ¥6200 | 论坛 |
6 | 佳能 550D | ¥4200 | 论坛 |
7 | 佳能 5D Mark II | ¥18100 | 论坛 |
8 | 索尼 HX9 | ¥2700 | 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