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数码频道 > 数码影像 > 数码单反相机 > 数码单反相机评测

地球上没有新鲜事 单反相机9大经典设计

来源:IT168网
2010年07月20日08:46
  
现代多层镀膜技术:始于1971

  多层镀膜技术算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使得超广角镜头、大光圈镜头和大变焦比镜头研发成为可能。

  最早的镜头是没有镀膜的,有的甚至连镜筒内部消光和镜片边缘发黑处理都没有,然后出现了单层镀膜,不过这主要是用在军用望远镜上用以实现镜片消光,降低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例如蔡司顶顶大名的T*镀膜最早就是为军用开发的),而在民用相机领域,1941 Kodak公司生产首次采用镀膜镜头的照相机Ektra,但多层镀膜(Multi Coating)第一次出现在单反上,应该从70年代初宾得推出SMC镀膜的太苦马镜头开始算起。

  关于“SMC”超级多层镀膜的来源,宾得公司称是自己发明的,但坊间流传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SMC镀膜是由美国OCLI公司发明,当时主要用在宇宙飞船玻璃窗上,宾得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权后,SMC技术才用在太苦玛镜头上。另一种说法是SMC镀膜技术是民主德国卡尔·蔡司耶拿(Carl Zeiss Jena,就是东蔡)和宾得共同研发的。

 

现代多层镀膜技术:始于1971

宾得的SMC太苦马镜头

   当时几乎所有主流镜头制造商付给宾得专利费来将多层镀膜技术用在自家镜头上,只有徕卡坚持宣称多层镀膜技术对控制眩光能力非常有限,而减少镜片数量才更为有效。当若干年后,宾得的多层镀膜专利权过期后,徕卡突然改变原来的主张,像其他主要光学制造商一样开始采用多层镀膜技术,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德国鸡贼?

  现代镜头上的镀膜大而化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增透膜,是增加光线透过率的,而另一种镀膜则是改变镜头的色彩光谱透过特性的,比如一支镜头种某一片镜片所用的光学材料虽然折射率等等指标很好,但却存在偏黄现象,那就给它镀上一层光谱遮断膜,把偏色纠正回来(宾得那仨公主都使用高折射玻璃,因此都有些略微偏黄),而现在镀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补偿一些较为廉价的光学材料的不足之处,镜头的设计已经不必像过去一样使用昂贵的特殊配方光学玻璃来完成,所以新的镜头一般都是在每个镜片的空气接触面上都有多层镀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镀膜对于镜头的重要作用。

  宾得在1971年推出了SMC超级多层镀膜的太苦马镜头,在当时可以算是举世瞩目,虽然在此之前,尼康,佳能和徕卡都掌握了多层镀膜技术(3-4层)但是超过6层以上的镀膜仍然是难以完成的目标,另一方面,Fuji宣称他们开发的电子波束镀膜EBC (Electron-Beam Coating)可以达到11层,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将EBC镀膜技术用于某些电影摄影机镜头,并用于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并未用于民用镜头的开发,此后在宾得SMC的压力之下才逐渐开发EBC和超级EBC的富士龙摄影镜头,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算是一段后话,时至今日,宾得SMC,富士EBC和施耐德的HTF也依然并称世界三大名膜,连蔡司T*都排不上号,更遑论尼康佳能这些货色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责任编辑:刘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数码频道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