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不是陌生事物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已不再是生疏的词汇。但在低碳产品的推广上或许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国家发改委网站3月19日发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建立中国低碳产品的认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办法》,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统一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规定了从事低碳产品认证、检测活动的机构及人员的资质条件,明确了实施程序、监督管理要求和相关法律责任。
自此,便给“货真价实”的低碳产品贴上标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低碳与能效部部长田晓飞表示,低碳产品认证可以发动消费端推动节能减排。
虽然《办法》出台弥补了我国在低碳产品认证方面的不足,但有媒体表示,短期内的市场影响或将有限。
对消费者而言,存在价格层面的担忧。此前,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低碳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往往意味着价格也高,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考虑的首要因素,较高的价格成为低碳产品市场推广的一大瓶颈。
接受记者采访的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均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消费者来讲,性价比合适的产品往往是首选。
此前有记者调查发现,就市场上一些冰箱、电视、空调等家电来讲,低碳环保产品要比普通产品贵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较高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对于中低等收入的家庭来讲,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的产品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在经济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很少考虑购买低碳产品。
对此,曾贤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产品推广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低碳产品的价格更高,超出一般消费者的承受力度;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碳引起的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认识不到位;此外,有关低碳产品能效水平、节能程度等具体信息没能很好地传递到消费者那里。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面临生产成本方面的担忧。由于低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等方面需要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在短期内会面临成本加高、资金链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在前期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以利润为主导的企业积极性。
一位建筑行业的分析师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筑行业的企业在进行淘汰产能、提升生产线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目前整个建筑行业都不太景气,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环保建筑的生产开发。
因此,要做到低碳产品很好地推广,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加大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力度,解决企业与消费者层面的问题非常重要。
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林伯强与曾贤刚均向记者表示,在低碳产品推广的前期,政府补贴其额外付出的成本是较为直接与有效的方式。
但林伯强也同时指出,“在政府补贴的同时,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与解决骗补行为。”且相关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进一步的细化工作。
针对消费者层面的困扰,专家也均表示,政府补贴是很好的举措。
此外,曾贤刚认为,还应在提高老百姓环保意识以及对低碳产品的认识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而此前有专家表示,若采取政府采购清单等方式进行扶持,可有效提高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